前段时间,有位妈妈报警,称被13岁的儿子打了好几个耳光,还砸了家里的东西。

面对警察的询问,少年振振有词:她太啰嗦了,我就扇了她几个巴掌……

儿子口中脏话不断,对母亲也同样口无遮拦,警察想劝解,儿子却说,这都是学校里的常用语,没办法,我改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令人吃惊的是,在一旁的父亲不但丝毫不指责儿子,还对民警说:他还是个孩子嘛!这是我们的家务事,不需要警察帮忙教育。

这位父亲的冷漠,隔着屏幕都能感到一阵寒意,可想而知这位可怜的母亲平时过的是什么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友们也为这家人忧心:

“这个父亲该不会以为这小兔崽子长大以后不敢打自己吧?”

“从小就被这么纵容,连自己的妈妈都不懂得尊重,以后遗传他爹的家暴基因,没跑了!”

“这个家庭教育真是失败,母亲的心已经凉透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细想起来,这样的家庭并不是个例,不久前还有一个男孩,在爸爸的镜头前一拳一拳地砸向妈妈,把妈妈打倒在地,还向镜头后面的爸爸看了一眼,得到爸爸的“鼓励”后继续对妈妈又踢又踹,那个寒冰一样的眼神,看得人后脊发凉。

心理学家班杜拉做过一个著名的“波波玩偶实验”,

让3—6岁的36名男孩和36名女孩,分别观看两段录像,录像的内容分别是一个同性成年人和异性成年人在殴打一个波波玩偶,成年人对这个玩偶拳打脚踢,毫不留情,嘴里还咒骂着难听的词汇。

看完之后,把这些孩子每个人单独留在房间里。

随后孩子们开始对房间里的玩偶也实施暴力的殴打和谩骂,与之前看到的成年人一模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统计,男孩平均出现104次暴力行为,女孩平均出现48.4次。男孩的攻击倾向明显多于女孩。相比较异性成年人,孩子模仿同性成年人行为的比例更高。

由此得出结论:男孩,更倾向于模仿爸爸,女孩更多倾向于模仿妈妈。

可见,在家庭中,爸爸这个角色是至关重要的。

爸爸现在的模样,就决定了孩子将来的模样。而孩子将来的模样,决定了下一代的家庭,下一代的未来。

★对男孩的影响:

1)暴力倾向延续

如前面的实验中印证的,雄性体内天生存有睾丸激素,这种激素使男孩具有一定的暴力倾向,男孩在爸爸的影响下,会把这种暴力基因激活,施加到弱势的人或动物身上,以满足自己的私欲。

这种行为会形成根深蒂固的定式,代代相传。比如因“家暴”而跌落神坛的“疯狂英语教父”李阳,从小就是被父亲打大的,所以他认为打女人没什么了不起。

2)共情能力欠缺

爸爸是男孩成长的标杆和榜样,对妈妈冷漠无情的爸爸,同样也会养出冷漠无情的孩子。男孩的情感方面本来就比女孩发育晚,共情能力欠缺,体会不到别人的痛苦难处,在社交中总会处处碰壁,最终陷入孤家寡人的境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女孩的影响:

1)降低择偶标准

爸爸对女孩来说,是早期了解认识异性的唯一窗口,女孩对未来择偶标准的建立,是与爸爸的形象有直接关系的。爸爸动辄对妈妈非打即骂,就会使女孩降低择偶标准,但凡遇到稍微比爸爸好一点的异性,就会觉得非常满足,非常受宠,丧失明辨的眼睛,容易被利用,掉进“渣男”的圈套。

2)丧失自我价值感

看到爸爸对妈妈的样子,女孩会认为女性天生就该被欺负,得不到理解和尊重,女性必须依附于男性,导致自我价值感降低,形成自卑自贱心理,严重的会自暴自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江从来不会在儿子嗯哼面前掩藏对妻子的爱意,还告诉儿子,家里的老大不是爸爸,而是妈妈。如果妈妈生气了,那全家都好不起来。如果妈妈发话,爸爸会在半小时之内立刻到家。

杜江平时还会包揽各种家务活,给妻子做早餐,进门先拥抱的不是嗯哼,而是妻子霍思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嗯哼小小年纪也在学着爸爸的样子,给妈妈洗脚,帮妈妈按摩,成为妥妥的小暖男一枚,着实讨人喜欢。

如果你有一个男孩,请做一个心疼妈妈的爸爸,让儿子照着你的样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