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传了2年,知识付费第一股"罗辑思维"近日终于正式提交IPO招股说明书,并计划于创业板挂牌上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本次IPO的公司主体,罗辑思维的母公司——北京思维造物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思维造物')拟发行不超过1000万股股票,共筹集资金10.37亿元。据此推算,"思维造物"的估值达到41.5亿元,较2017年D轮投后估值的80亿元,缩水近一半。

招股信息一经披露,罗辑思维的经营状况也完整暴露在大众面前。如果说以前大家对罗辑思维的营收情况及商业模式抱有怀疑的话,那么如今一个个真实的数据摆在面前,便是对质疑者最有利的回击。

从核心业务看,罗辑思维主要提供线上知识服务(以'得到APP'为平台,包括音视频课程、听书、电子书等业务)、线下知识服务(包括得到大学、跨年演讲、线下大课及发布会等)、电商及其他(包括电子阅读器、图书以及周边产品)共三大类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核心的线上业务,这几年发展势头异常迅猛:

起家

音视频课程不断扩充,逐渐完成了从经管、商业、科技、金融等名师大咖年度课程到多品类、多领域精品课程+年度课程的布局;

听书课程和电子书类目的不断增长,由几千本到上万本,并通过持续生产,逐渐丰富了"罗辑思维"的知识内容库;

由"十万个为什么"演化成的得到"锦囊"栏目,也逐渐脱离单条付费的商业模式,衍生出年度会员、组合销售等新型收费模式;王牌栏目"罗辑思维"也由最初的周播视频,到日更音频,最后又演变为如今的"罗辑思维·启发俱乐部"免费分享+线下闭门会的创新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线下部分,也从无到有,由最初的得到跨年演讲,一步步发展出得到大学、知识春晚、线下大课等丰富业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收入构成看,线下业务由2017年的6346.68万元逐步攀升至2019的1.1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由此可见,线下业务已逐渐成为"罗辑思维"又一块极具竞争力的价值洼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在专注于自身研发和商业探索的同时,罗辑思维还注重外部合作,通过异业联合的模式,逐步提升了自身的商业价值和和品牌影响力。

例如和长江商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合作,认可得到APP学分;联手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推出系列金融视频大课;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设立"得到读书奖学金";和读库、印象笔记等合作开展联合会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辑思维由"得到APP"这一个内容阵地,逐步孵化出这么多知识内容服务,不免让人佩服罗振宇团队的战略眼光和发展策略。

艾瑞咨询的调研报告指出,2019年中国终身教育产业规模超过800亿元,预计到2023年,将达到1400多亿元。而打着"终身学习"旗号的"罗辑思维",也借着这股热风,扶摇直上。终身教育市场玩家众多,如掌阅科技、中文在线、创业黑马、荔枝FM、樊登读书会、吴晓波频道等各梯队皆有占位,然而唯独罗辑思维在资本市场受到的宠爱最多。

截至目前,罗辑思维共完成5轮融资,其中不乏启明创投、真格基金、红杉资本等一线VC的身影,更有柳传志、俞敏洪等明星企业家间接参股。而在"众星拱月"般雄厚资本的加持上,罗辑思维这匹"黑马",也即将如愿登陆A股市场。

对于线上课程来说,几十上百元的价格,再加上边际成本几乎为零,这就导致卖课程几乎是个一本万利的生意。

而这种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加上业务稳健和资本支持,罗辑思维的未来似乎大有可为。

然而与市场热捧相反的是,仍有不少人对知识付费普遍抱有质疑和不看好。而为"知识付费"摇旗呐喊的罗振宇,免不了成为大家的焦点。

攻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罗振宇是贩卖知识焦虑的,说他是精明商人的,说罗辑思维倡导的"碎片化学习"无用的,说罗振宇是知识二道贩子的……比比皆是。

然而有人讨厌,就有人沉迷。

截至2020年3月,得到APP累计注册用户超2000万,MAU(月活跃用户数)超过350万。另据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兼CEO脱不花(李天田)介绍,得到APP用户人均日使用时长达52分钟。

随着知识内容的日益丰富以及运营能力的持续提升,得到APP的ARPPU(人均付费收益)持续上升,由2017年的203.81元提升至2019年的231.93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你是一名得到用户,又有对新知的渴望,相信你会发现自己已经不自觉地在课程或听书产品上花费了数千甚至上万元。这种不自觉跟电子消费无痛感或者说痛感不那么强烈有很大关系,当然也跟罗振宇对知识内容的巧妙营销脱不了干系。

而如果你是一名得到的老用户,你可能会发现线上课程的定价有越来越贵的趋势:之前年度课程(360讲左右)不过200-300元,如今一个30讲的精品都能卖到100-150元;得到跨年演讲门票880-2680元不等可以理解,但如今"启发俱乐部"的线下门票也卖到500+一位了;得到大学的学员费用也差不多1万起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当然有物价上涨的因素在里面,而且单纯考虑价格,而忽略其后的人工、课程打磨、名师邀约等费用,有失偏颇。此外,每个人对价格的认知稍有不同,收入水平也各异,这也导致有人觉得价格合适,有人觉得定价偏贵。

但不管怎么说,肉眼可见的是,课程费用明显提高了,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拉高了付费用户的ARPPU。

这是可持续的吗?似乎很难说。

虽说在如今快节奏的时代,知识焦虑是普遍现象,而购买线上课程,也是很多得到用户企图解决知识焦虑和当前困境的一种最直接的动机。

然而买了课程就能解决我们的知识焦虑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那为什么很多人仍会买呢?这恐怕跟心理因素不无关系吧。

买个心安,常常也是很多人"心一横"的动机,至于能不能学完,以及掌握多少知识,那都是后话了。所谓"书非借不能读也",放在这里也很合适。

知识付费行业的完课率普遍不高,10%就已经很不错了。而据脱不花说,得到APP的完课率达到了40%。这很了不起,然后似乎仍有可提升的空间。考虑到仍有60%的付费用户没有完成课程,要么是懒惰使然,要么是对课程不感兴趣,买完就后悔了,任凭课程躺在已购列表里吃灰。

虽然我们不应该苛责罗振宇们,但这似乎并没有很好地践行得到APP"学你一起终身学习"的响亮口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从部分付费用户的反馈来看,罗辑思维的知识付费似乎也有些言过其实。

它并不能解决我们的知识焦虑,反而制造了更多焦虑;而且即便学完,你也常常会发现很多概念和道理其实都似曾相识,它们不过是换了一种姿势或表达方式,重新出现在你的面前而已。

当用户看透了罗辑思维的本质,不再对罗振宇们抱有"盲目的崇拜",学会理性思考和审慎看待知识付费的时候,罗辑思维的价值或许才能真正凸显。

到那时,罗辑思维的市场价值还剩多少呢?或许这是个值得好好思考的问题。

终身教育市场或许真的一片光明,但是行驶在这片汪洋上的大小船只,都不能掉以轻心。即便罗辑思维率先驶向远方,然而一切也才刚刚开始。

这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跑的竞技。

对此,罗辑思维似乎也有自己清醒的认知:

1、优质的教育资源从哪里来?

2、持续的学习动力怎么激发?

3、知识转化的效果怎么保证?

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和行动,或许决定了罗辑思维能不能持续引领,并在这场马拉松中,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