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源自于印度,因文化和背景的不同,在许多方面都与中国文化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自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便非常注重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适应。佛教初传中国时,人们只是把它当作巫术的一种。随着佛教不断的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的发展,人们也开始逐渐的了解它,佛教的影响领域也在不断的扩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隋唐时期,佛教蓬勃发展。佛教艺术也发展至一个崭新的阶段,佛像的风格和南北朝时期相比也有着较大的转变。已经摆脱了以前的呆板,逐渐转向了温婉和蔼的风格。但晚唐时期佛教开始走向衰落,之后到了宋朝,佛教迎来了它的再次发展时期。

宋朝时期,定道教为国教。虽然对佛教采取保护政策,但一度主张佛道合并,将寺庙改为道观,使佛教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南宋时期社会比较安定,江南地区的经济也比较发达,佛教依托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开始在南方盛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佛教的繁荣与发展使佛教文化不断深入大众,佛教史学更是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佛教史学是中国佛教的特色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中国传统史学。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批世俗史学家,他们所撰写的佛教史书更是数不胜数。佛教史学的发展使佛教的影响力不断的扩大,同时对中国佛教的生存与发展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正藏》是由多部《大藏经》汇集整理出来的。而在《大藏经》的编写中宋朝时期的编写是居于世界之最的。它以《开元释教录》为基础,收录了宋太宗以前的所有佛教著录。之后又进行了三次重要的修订。宋代总共雕刻了九部《大藏经》,位居历史之最。《大藏经》对宋太宗时期迎请释迦牟尼佛舍利的宝塔、进行庄重的供养佛事活动有着详细的讲述。这些藏经,是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性总结,同时也带动了南宋时期对佛教信仰及佛教活动的推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一时期,佛教世俗化的特点尤为突出。佛教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使得佛教世俗化进程加快。随着民间佛教以及佛教史学的发展,佛教思想深入人心,佛教在中国社会的影响空前壮大。南宋时期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使佛教再次达到辉煌时期,呈现出很好的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