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

菏泽头条小编了解到

菏泽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了

菏泽市交通运输局关于

《菏泽市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

(2020年-2035年)公开征求意见的公示

详细内容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菏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的通知》(菏政办发[2020]9号)要求,现将《菏泽市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年-2035年)向公众公示,并征求意见。

公示时间及联系方式

公示时间:2020年9月29日-2020年10月29日

联系地址:菏泽市黄河东路3368号菏泽市交通运输局规划建设科

联系方式:郭玉晗,0530-5139565,h5139928@163.com

附件:菏泽市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1 规划内容和规划目标

1.1 规划内容

规划涵盖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和城市公共交通,兼顾 城市轨道交通,统筹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全面形成能力负荷充分、 资源配置优化、内外互联互通的综合通道布局,与国家、区域综合运 输大通道的建设有效衔接。围绕市域城镇体系和产业布局,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提高覆盖水平和支撑能力。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水平,加强各交通方式衔接和集疏运,实现智慧、绿色、安全交通。

1.2 规划范围与年限

(1)规划年限 规划期:基年 2019 年,近期建设项目期限为“十四五”期,远期 2035 年。

(2)规划范围为菏泽市域,即菏泽市行政辖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4 总体目标

2025 年,“米”字型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初步建成;高速铁路、民航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成运营,对外运输条件明显改观,城市交通 区位条件大幅提升;“四纵四横四连”高速公路网“七纵七横十一连” 干线公路网基本建成,农村公路技术等级显著提升,城市间、城镇间 及城乡间互联互通水平进一步增强;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成 效,多方式衔接水平有明显提升,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网初步建成, 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基本确立。

2035 年,“米”字型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全面建成;高速铁路直达 周边重要城市,高速公路直达周边所有地市;国省干线公路网全面建 成,高等级公路覆盖全市重要节点;综合交通枢纽全面建成,客运换 乘“零距离”、货运“无缝衔接”基本实现,形成国内国际通道联通、 区域城乡覆盖广泛、枢纽节点、多式联运、功能完善、运输服务一体 高效的综合交通网,建成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国家级枢纽城市。

2 优化综合交通网络布局

2.1 构建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强化多向联通

加快构建“米”字型综合交通运输通道,提升对外交通运输质量。依托国家级、省级综合运输大通道,以高标准干线铁路、机场、高速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快形成贯通南北、衔接东西、通达江海、辐射周 边的综合运输大通道,提升对外交通品质。主要通道是“一横”鲁南通道和“一纵”京九通道,与山东省“四 横五纵”综合通道衔接。次要通道是“四射线”,分别为济菏郑通道和濮菏徐通道,即菏 泽至济南、菏泽至郑州(兰考)、菏泽至濮阳、菏泽至徐州。通过“米” 字型综合交通运输通道,菏泽市向东接入京沪复合通道,进而衔接长 三角城市群,向北对接京津冀,向南连接长江经济带,向西接入中原 城市群、太原城市群,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2.2 提升铁路网

规划建设由 6 条快速铁路构成“米”字型快速铁路网,并与 4 条 普通干线铁路等 10 条铁路线构成的“两纵两横六射”铁路网。

(一)干线铁路

“两纵”即京九铁路和规划新建雄商高铁,“两横”即新石铁路 和规划新建鲁南高铁,“六射”即规划新建菏徐铁路、菏兰铁路(新 石-陇海铁路连接线)、菏泽至濮阳城际铁路、菏泽至徐州城际铁路, 预留菏泽至枣庄城际铁路、菏泽至新乡城际铁路通道。高标准铁路建 设是菏泽市未来建设的重点。通过既有铁路剩余运能和城际铁路开行市域班线,菏泽站作为城 区枢纽,在 50 公里半径范围内进行组织。既有铁路站更新改造,菏徐铁路新建站点。中心城区同县级单元 1 小时可达。

(二)铁路专用线

菏泽市境内现有铁路专用线 21 条,规划新建专用线 17 条,其中 近期 11 条,远期规划 6 条。

2.3 优化公路网络布局

市域内,强化区域重要交通廊道对空间布局的引导作用。构建 “四纵四横四连”高速公路网,与周边地市实现高速公路直达。提高 干线公路网技术标准,形成“覆盖广泛、能力充分”的“七纵七横十一连”市域干线公路网;为对接河南省高速公路规划,开展单县至永 城,东明至兰考高速公路规划研究。构建市域城镇间的快速交通体系, 支撑和引领市域空间和产业布局优化;旅游路连接景区并与上一级路 网衔接的放射性布局;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网络通达程度和技术等级, 加强行政村、自然村间的互联互通,提高农村公路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

(一)高速公路

“四纵”即德上高速公路巨野至单县段、德单高速东阿至郓城高 速公路、德上-济广高速公路、阳新高速公路。德上高速公路菏泽段是山东省“九纵五横一环七射多连”高速公路网“纵九”的组成部分, 规划德郓高速是山东省“九纵五横一环七射多连”高速公路网“纵八” 的组成部分。“四横”即规划郓鄄高速公路、日东高速公路、枣菏高速公路、 单县至曹县公路。规划郓鄄高速是山东省“九纵五横一环七射多连” 高速公路网“连九”。“三连”即日兰高速公路、济广高速公路济菏段、济宁至商丘高 速公路单县段,日兰高速中心城区段改建为城市快速路。

(二)干线公路网

依托普通国省道和高等级农村公路,以一级公路为主,以连接全 市所有县级行政区政府驻地城镇和重点镇、通达重要产业基地、交通枢纽、旅游景区为目标,形成“覆盖广泛、能力充分”的“七纵七横十一连”市域干线公路网。

2.4 新建民航机场

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民航运输和扩大低空空域开发的重大机遇,立足菏泽市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和邻边经济高地的功能定位和 发展需求,形成“一支线七通用”机场布局,推进机场临空经济区建 设,加快建设民航基础设施和航线网络,积极提供优质高效的航空服务。

2.5 发展内河航运

坚持港航并重的原则,大力发展内河航运。统筹港口、航道建设, 努力提升航道综合通航能力。规划建设三条内河航道连接京杭大运河, 加快港口与航道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内河航运事业的发展。加快菏泽港口集疏运体系规划建设,提升港口货物中转能力和效率,提高 运输服务质量。

2.6 建设高效油气管网

加快推进通海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建设,建立高效的油、气运输体系,支撑能源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2.7 客运枢纽升级,形成区域中心

重点打造“六主多中心”的客运枢纽体系。“六主”为菏泽高铁客运枢纽站、菏泽机场客运枢纽站、菏泽火车站客运枢纽站、汽车客运总站、汽车客运西站和汽车客运南站,“多中心”主要指位于定陶区和各县城城区或城郊的铁路客运站或高等 级公路客运站。

2.8 提升物流枢纽,构建现代物流体系

规划市域形成“九主九辅”铁路货运场站布局。搭建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配送点构成的三级节点网络。重点规划五个主物流园区和八个辅物流园区。五主物流园区分别为航物流园区、菏泽保税物流园区、菏泽综合交通物流中心、菏泽济铁物 流园区和中铂物流园区。八辅物流园区分别为曹县物流园区、东明物 流园区、定陶物流园区、巨野物流园区、成武物流园区、单县物流园区、郓城物流园区和鄄城物流园区。

2.9 城市轨道交通网

(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远期规划

菏泽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 2035 年远期方案共由 5 条线构成,呈现棋盘放射状,线网总长度 126.8 千米。共设车站 107 座,其中换乘 站 13 座。

(二)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近期建设

首期 2020-2024 年建设 1 号线,长度 23.1 千米;2 号线一期, 长度 20.6 千米;第一阶段建设长度 43.7 千米。

3 提高综合交通管理,

实现可持续发展

提升菏泽市综合交通管理和服务水平,创造智慧、绿色、安全的交通环境。

3.1 智慧交通

高标准谋划菏泽市智慧交通系统,与山东省、区域城市群、国家 智慧交通信息平台充分对接和融合。建设包含交通管理与控制、出行 者信息服务、车辆运营管理、电子收费、智能车辆、紧急事件与安全、 综合运输、自动公路和汽车移动物联网等九大领域的智慧交通系统, 各项技术之间具备良好的接口和兼容性,形成有机、完整的体系。积极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行动计划,推动超高速无线局域网(EUHT)、 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

提高要素资源数字化水平和共享程度。公路、水运、城市客运及 综合运输协调衔接,建立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平台和综合交通 服务大数据平台,提升数据开放水平 建设先进的交通管理与控制系统、交通基础设施智能监控系统和 规划决策支持系统。

建设先进的出行者信息服务系统,进行智能车流 诱导、智能车载导航和多渠道信息服务。在车辆运营领域,建设智能公交系统,智能商用车辆管理系统, 物流车辆管理系统以及特种车辆运输智能监控系统等。大力推广不停车收费系统(ETC),推动客车 ETC 车道普及和货车ETC 车道改造。推进智能车辆系统研发,建立智能防撞系统和智能辅 助驾驶系统。在紧急事件与安全领域,建立事件应急管理系统和紧急 救援系统。在综合运输方面建设智能客货综合联运系统。建设菏泽市交通运 输物流信息平台,与省对接。

探索研究自动公路系统。在物联网的技术背景下,积极探索实现 交通系统中人、车、路等组成要素的泛感知能力,建设机基于联网的 路网车辆状态监控系统、交通控制系统和信息服务系统等。

3.2 绿色交通

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交通服务的全过程。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鼓励发展铁路、水运和 城市轨道交通等低碳节能运输,鼓励支持公转铁。建设布局合理的 LNG 加气站网络。推进市域范围加油站、加气站内充电桩设施建设,推进高速公路 服务区和国省道沿线充电站(桩)设施建设,形成城际快行监管。建设交通安全与应急处置系统,完善应急救援预案。

加强综合交通应急专兼职队伍建设。加强综合交通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质量达到优质,韧性提升,载运工具安全技术 水平大幅跃升。建设交通军民融合发展体系。

4 “十四五”期重点建设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8 融资建议

交通基础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有中央及省市补助、地方自筹和银行 贷款等渠道。建立国家省级扶持引导、市级主体投资、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的多元化投资机制。

4.9 环境影响分析

交通基础设施在选线或选址、可研、设计、施工、运营等各环节 中应提前做好环境保护措施,预防和减缓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4.10 保障措施

强化主体责任,加强协调配合;提高规划效力,建立评估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创新融资模式;节约用地资源,统筹交通用地;加大人才引进,完善人才政策。

来源:菏泽市交通运输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