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设立与嫦娥无关,绝非古人任性随意,堪称科学与人文的完美融合

传统节日中最具团圆情愫的节日,为什么要设立在农历八月十五月圆之夜?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历史上文人墨客也创作了大量优秀诗句,来或赞颂明月或抒发情怀。例如苏东坡那句最为脍炙人口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连以豪迈雄壮著称的辛弃疾,也写出了如“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这样温婉而缠绵的诗句。

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中秋是一个与万家团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节日。与团圆相关的另外一个传统节日是春节,“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但从文化心理的角度分析,春节更侧重的是对“年”这个时间节律的崇拜和祈祷,人们在这个时间节点感恩天地万物,祈求的不仅仅是自家的福祉,还有更加广阔、深沉的期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的道家讲阴阳,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完备而系统的辩证思维,例如忠孝、尊卑、长幼、夫妇等。如果说春节是一个“外大于内”的庆典,那么中秋就是一个“内大于外”的节日。

传统的春节充满了各种各样祭祀活动,所有的祭祀对象都是非自身亦非家人“外”者,而中秋节则“简约但不失奢华”,没有太多繁琐冗杂的祭祀仪式,基本是一家人关起门来,向“内”过属于自己的节日、表达属于亲人之间才有的情感。

长久以来,人们只知道中秋是团圆的节日,但很少有人探究古人为什么要在这个时节设立这样一个节日,并且将之与团圆这个人类的行为密切联系起来。就如同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一样,我们只知道从来如此,但却不去追问为何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种最为常见的说法就是中秋节的起源与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有关。唐代诗人李商隐就曾经写过“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可见“嫦娥说”至少在唐代就已经深入人心了。因为有英雄美女、长生不老等民间喜闻乐见的元素在内,“嫦娥说”也就成了流传时间最悠远、也最为深得人心的起源说法。

另一种说法则是祭祀说。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但很早的人们也早已意识到了月亮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从上古时期,文明意识开始觉醒的人类所产生的首批崇拜物中,日月星辰等神秘而崇高的天象自然必不可少。

传统的神话将月亮尊称为“太阴娘娘”,早期的中秋节其实就是月神祭祀,尚未将亲人团圆这种深具人文情怀的属性叠加到节日中来。直到汉唐以后,因为嫦娥奔月传说的广泛传播,中秋节的意义才逐渐从神灵崇拜向亲人团聚侧重,民间也逐渐为这个节日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从上世纪初所展开的一系列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中秋节的起源首先与嫦娥无关,因为嫦娥毕竟是一个毫无考证依据的民间传说。同时,也与上古时期人们的天象崇拜关联不是很密切。中国的古人设立中秋节的初衷,绝不是偶然、随意和任性,几乎可以看作是科学理念和人文情怀的一次完美融合。

月亮围绕地球运行一周的周期是29.53天,根据太阳、地球、月亮在太空之中的相对关系,月亮在这29.53天总会维持一个稳定的朔、望、弦的月相变化周期,每一年这个变化过程会重复12次。圆月就是望月,也就是说每年会有12次如同中秋一样的月圆时节。

中国的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月相的周期性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所以对于女性的生理期,古人将之命名为“月经”。随着上世纪30年代开始的一系列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月相对人类的影响并不仅仅限于女性生理周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类起源于自然,自然界的节律变化自然会影响人类的生理以及心理活动。所以汉代的儒家思想集大成者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的说法并非毫无缘由。而且现代科学研究也正在逐步印证这种说法的合理性。

截至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和统计数据表明,月相变化特别是月圆之夜,人类的凶杀、情变、自杀等诸多与极端情绪相关的行为,与满月的发生有着明显的强相关关系。

用澳大利亚毒理学临床研究人员莱奥妮·卡尔弗的话来解释,就是月圆之夜的月亮潮汐力会如同月亮影响海潮涨落一般,微妙影响人类的体液变化,从而使人情绪亢奋。同时,满月的明亮光线,也容易使人失眠,并且催发精神躁狂。虽然目前尚无确切、精准的数据表明月相与人类情绪失控之间的变化关系,但这种互相之间的关联是可以确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这些研究结果,似乎就可以解释中国的古人设立中秋节的初衷了。上古时期的人们虽然没有如同今天这般先进的观测工具和研究手段,也缺乏大数据统计的物质条件,但那个时候的古人一定是在生活观察中发现,许多的情绪失控都会相对集中地发生在月圆之夜。

尽管当时的人们尚无法建立起潮汐力与情绪失控这类科学理论,但是感性经验的积累也逐渐让人们意识到必须用人文关怀的方式对这种情形进行干预。例如民间流传“菜花黄,疯子狂”的俗语,也就基本契合冬尽春来的季节转换之际,心理类疾病往往多发或者加重的规律。

关爱是最佳也最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手段,所以中秋节的设立,实质上可以看作是古人以祭祀等为名义,创造一个集体活动,特别是家人团聚的机会,让亲情、友情和团体之爱,抚平那些隐藏在心灵深处的伤痕,安慰那些容易躁动不安的灵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注重圆,道家文化最为神秘的符号太极图,就是一个“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生,无始无终”的大圆,中国人做事讲求圆满周到,中国人做人讲求圆融无碍,中国人的家庭讲求团圆和美,中国人的思维讲求变通顺畅,不钻牛角尖。而满月的形体之圆,与文化之“圆”,通过节日的设立可以无缝契合,并且互相赋予特殊的人文含义。

民间传统中也有“初一十五庙门开,善男信女进香来”的说法,再例如正月十五元宵节的设立,抛开宗教、民俗解释,也可以看作是古人对月相影响所实施的人工干预。从古以来,每年有12个月圆之夜,至于为什么仅仅只将农历八月的月圆之夜设为团圆的节日呢?

首先,到了农历七八月份之后,大气中的湿冷空气逐渐南移,太阳入射角降低,地表和空气温度降低,使得空气透明度因为空气中水汽含量的降低而更高,所以七八月份的月亮就看起来更加明亮皎洁。虽然从潮汐力的角度看,空气透明度并不会对其强度产生明显影响,但这个时期的满月所产生的视觉效果显然更加强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从人类活动的特点看,正月十五有元宵节占据,其余从二月到七月之间,正是农忙时间,一个以农业为根本产业的传统中国社会,人们是很难有闲暇时光去过节的。而九月到腊月的这段时间,天气寒冷,也很少有人愿意冒着寒风去赏月吟风。

而到了八月,农忙时期刚过,各种农作物已经收获,颗粒归仓、瓜果飘香,人们从时间上、物质条件、赏月时机上,都具备了品尝丰收果实,享受劳动成果的可能性。所以,选择在八月月圆之夜这样一个时节,亲人、朋友团聚一下,把酒言欢、互送温情,既是对古人科学选择的继承,也是中国人重亲情、重家庭的人文情怀的加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