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诗人千千万,但能留名千古的却没有几个,其中有一位是促进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重要诗人之一,他就是——朱湘,一生钟情于诗歌无法自拔,但太过于张扬,读书期间对学位不屑一顾,对外宣称:“博士学位任何人经过努力都可拿到,但诗非朱湘不能写。”在民国时期他被称为“清华四子”,也是鲁迅口中的“中国济慈”。然而,许多学者认为他性格孤傲,不能融入社会。

朱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湘1904年,出生于湖南沅陵,三岁那年,母亲病死,十岁之后,父亲也撒手人寰。失去双亲的他只能跟着大哥一起生活,大哥从小就很少管他,没有朋友的他便沉浸在读书和绘画的世界里。虽然兄弟俩关系不好,但朱湘的哥哥还是很有兄长风范的,供他吃,供他上学。

1920年,16岁的朱湘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清华,但在此之前,朱湘的父亲在他没出生的时候给他订了一门娃娃亲,对方是父亲的好友,约定好两家生男孩就结为兄弟,是女孩就结为姐妹,如果是一男一女便结为亲家。恰好对方生了一个女孩,名叫刘霓君,所以两人需按照约定结婚。

朱湘与刘霓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桩包办婚姻,对于接受过新思想的朱湘来说是不会同意的,而对于兄长而言,反对这件事就是不孝顺已经逝去的父亲,所以双方据理力争,谁也不肯让步,但因朱湘即将进入清华,无奈之下,只好将婚事延长再议。

然而进入清华后,进一步接近新思想的朱湘更加不愿意接受家里的包办婚姻。因此写信回家告诉兄长自己不同意婚事,但哥哥却丝毫不退让,带着刘霓君到清华找朱湘商谈婚事,刘霓君见到朱湘的第一眼就喜欢上了他,然而刘霓君再怎么热爱朱湘,他也还是无动于衷,继续表达自己不同意的意见。

1927年,朱湘赴美留学,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位教授读了有一篇把中国人比作猴子的文章,这让朱湘勃然大怒,他无法忍受一个外国人如此污蔑自己的祖国,一怒之下就此退学。之后转入芝加哥大学,然而好景不长,朱湘因教授怀疑他借书不还,加上许多同学都不愿意与其同桌,朱湘愤怒之下再次退学离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9年9月,朱湘回国后,竟遇到了与自己有过婚约的刘霓君,从她的口中得知,由于父亲去世,兄长霸占家产,孤身一人的她不得已来此谋生,以前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她,如今双手早已粗糙无比,看着如此落魄的刘霓君,朱湘心疼不已。对于朱湘的到来刘霓君欣喜不已,而朱湘为了补偿心中的愧疚,开始照看刘霓君,慢慢的照看变成了陪伴,愧疚成了爱意,最后两人结婚踏入了婚姻殿堂。

朱湘写给刘霓君的情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婚后,刘霓君也为他生了一儿一女。而回国的朱湘也被好友推荐到安徽任英文系主任一职,每月工资300元,这个工资在当时是很高的,基本可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但好景不长,不久后校方把英文文学系改成英文学系,而愤愤不满的朱湘直接辞职离去,并大骂道:“教授出卖知识,工人出卖技术,农民出卖粮食,其实都是一回事:出卖自己!”

可走了之后立马就后悔了,自己倒是没关系,但家里还有妻子和两个孩子要养。之后,朱湘靠写稿那微薄的稿费养家,因为稿费并不是很高,所以朱湘每次都是让妻子去拿自己不去,因为他认为自己身为“清华四子”之一,拿这么一点钱是件不光彩的事。

正因为朱湘的这种自命清高,和妻子产生矛盾,刘霓君建议他放下身份去打工,可朱湘的傲骨让他做不到去低头求别人,觉得自己一个诗人的身份跑到社会底层去打工,岂不让人笑掉大牙?

朱湘一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劝说无用,无奈之下刘霓君只好自己去打工挣钱,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1933年,朱湘的第三个孩子出生,却因没钱买奶粉而活活饿死,这对刘霓君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她开始埋怨丈夫朱湘的不作为,两人的婚姻无形中出现了一丝裂缝。

这件事不久后,刘霓君的第二个儿子因没钱治病活活病死,这对两人的婚姻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冲击,二人的关系也降至冰点。1933年12月5日,朱湘在前往南京的轮船上跳江自杀。无人知道他自杀的真正原因,闻一多在后来感叹道:“谁知道他若继续活着只会比死去更痛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