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布置原则主要从室内空间的分隔、可变性以及多向性设计角度具体剖析,空间装修原则讲述材质选择、色彩搭配以及光线处理三个角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空间合理分隔原则

空间狭小就会造成空间部分功能的丧失,完善的配套设施弥补小空间的局限性,微型住宅在快节奏的生活下对于居住环境应该是简洁舒适和经济适用,而对于空间生活品质不能随面积大小而下降,灵活的分隔空间,提高空间的利用率。

对于微型住宅空间分隔的合理性,要注重空间的相互转移和融合;按照居住者的居住需求进行空间的灵活分隔与合并,对隔音、遮阳的要求基础上保证空间的通透性。可以使用半透明的材料、局部镂空这样的方式进行隔断,利用光的反射和直射使空间开阔明亮,对各个功能分区进行优化设计组合,如果休息区域卧室和卫生间相连接,这就要求要做好的防潮措施,同时注重对卫生间的通风、采光设计。

(2)空间可变性原则

空间的可变性设计原则建立在原有的空间基础上,通过改变原有的空间结构,使空间灵活起来满足居住者不同时间段的需求。由于生活方式的可变性,开放性的生活空间满足了人对于室内环境的需求。最为典型的就是荷兰的SAR住宅体系,是可变性设计的原型,住宅分为外部结构和内部空间,外部结构一般在前期的建筑设计上利用可变性设计改变,对于住宅内部结构,例如地板、墙面、厨卫等根据实际进行可变性改造。

(3)空间多向联系原则

微型住宅室内居住空间多项联系原则是将各个居住空间、时间采用不同的布局方式,笔者对空间常见的空间多向联系方法分为两种:一、针对某种空间改变其原有的功能而容纳新的功能;二、将一种功能空间与另一个功能空间相联系,实现空间多功能的要求。空间的多项联系方法并不是说一个功能空间只可以和另一个功能空间联系,还可以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空间相互联系,例如阳台连接卧室、客厅、厨房等空间,这样阳台就具有多种变化的可能性,既可以做成室外餐室、休闲空间,也可以作为客厅或卧室的延伸,还可以作为储藏、晒衣、阅读和锻炼身体的地方;改造阳台的设计方法,实现休闲空间、储藏空间、学习空间等多功能空间相联系,充分挖掘空间的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