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僧在《重庆最美的景色在哪里?长江沿线游之一:别样山城》一文中描写了洪崖洞的震撼景色,洪崖洞的主要建筑风格为“吊脚楼”。然而,何为“吊脚楼”?它与别的建筑相比有何区别?请让小僧慢慢道来。
顺崖壁而建的吊脚楼
一、传统民居
吊脚楼,首先,它是少数民族的一种传统民居。主要是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比如苗族、侗族、布依族,还有壮族、水族、土家族等的村寨中。这些少数民族多生活在山区,以农牧业生产为主,为方便取水,一般会将家安在山前河边。所以,吊脚楼多依山傍水就势而建。
凤凰古城河堤上的吊脚楼
二、建筑特点
《旧唐书》说:“土气多瘴疠,山有毒草及沙蛩蝮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是为干栏。”。吊脚楼为干栏式建筑的一种。所谓干栏,就是以竹木为脚架,建于托架之上,悬空支撑,不用一颗铁钉,全靠木楔子加固,是一种纯木质结构建筑。但吊脚楼跟其它干栏式建筑又有所不同,最大的差别在于,吊脚楼是半悬空式的,所以吊脚楼也称为半干栏式建筑。
吊脚楼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而厢房则一面靠在实地上与正房相连,其余的三面皆以竹木为柱悬空而起。上层宽大,下层依地形变化。这样做有很多好处。大家知道,西南多山水,因而地势陡峭少平地,且雨水多湿气重,野兽、毒虫常出没。吊脚楼以竹木支撑,既可伴壁爬崖,也可枕水而立,从而适应各种地形。悬于地面之上则既能保持通风干燥,又能防野兽毒虫,楼板下面还可放杂物。躲避洪水。
建在山坡上的吊脚楼
三、格局统一
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吊脚楼都会有一些自己的特点,但总体格局是差不多的。吊脚楼采用穿斗式结构,一般人家为一栋四排扇三间屋或六排扇五间屋,中等人家为五柱两骑、五柱四骑,大户人家则为七柱四骑、四合天井大院。典型的四排扇三间屋的结构是:中间为堂屋,左右两边称为饶间,作居住、做饭之用。饶间以中柱为界分为两半,前面作火炕,后面作卧室。柱子要选用又直又长的,将柱础挖空,放置熏香以驱蚊虫,以此来维护居室环境。吊脚楼上有绕楼的曲廊,曲廊还配有栏杆。吊脚楼群需要有防火措施,每栋房屋都隔有封火墙并一致地安装有鳌头。
以前,因为贫困,吊脚楼一般以茅草或杉树皮盖顶,也有用石板当盖顶的。现在,则多用泥瓦铺盖。
过去为防止山匪盗贼入侵,房屋的四周要用石头和泥土混合,以砌成牢固的围墙,现在则多用竹篾围成篱笆,更为美观。每家正房前面一般都会有一个院坝,用来休闲迎客和晾晒谷物。一般在院坝外面左侧有个八字朝门作为进出的大门,房屋周围大都种蔬菜、竹子、果树等。
河岸边的吊脚楼人家
四、形式多样
根据地形,吊脚楼可分为半截住吊、半边吊、双手推车两翼吊、吊钥匙头、曲尽吊、临水吊、跨峡过涧吊等。富裕的人家还特别注重雕梁画栋,檐角高翘,石级盘绕,大有空中楼阁的意境。土家族的吊脚楼窗花雕刻艺术是衡量建筑工艺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而重庆的吊脚楼则大量采用了木板为楼板,夹竹泥为墙,因为湿热多雨带更讲究的是通风。
沿河而建的吊脚楼村寨
五、建筑文化
中国人千百年来一直非常讲究建筑文化,各个民族也都形成了自己的建筑文化特色。吊脚楼,则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且前不栽桑,后不种桃,因与“丧”和“逃”谐音,不吉利。
苗族人喜欢用枫木作中柱,因为枫树是象征苗族人祖先灵魂的圣树。相比之下,土家族人,更喜欢选用椿树或木梓树(乌桕),因为“椿”、“梓”的谐音是“春”、“子”,表示吉祥,意味着春常到,子孙旺。
有的吊脚楼下两层相差约4尺多,层与层之间的山壁和外层山体用石头砌成保坎,形成悬空吊脚,因此有“占天不占地”之说。上下地基之间的空间就成为吊脚楼的底层,又有“天平地不平”的说法。
依山而建层层叠叠的吊脚楼村寨
六、著名景点
现在有很多保留下来或新建的吊脚楼,多以吊脚楼群的形式集中出现,吊脚楼建筑群依坡就势,层层叠叠,气势宏伟。比较著名的有:
贵州的西江苗寨、肇兴侗寨的吊脚楼;
湖南凤凰古城土家族的吊脚楼;
广西三江侗乡的吊脚楼;
重庆下浩老街的吊脚楼、洪崖洞吊脚楼等。
另外,山西浑源的悬空寺,也与南方的扒崖吊脚建筑极为相似。
依山而建西江苗寨吊脚楼群
七、前世今生
吊脚楼不仅适应性强,还经济适用,所以过去作为西南山区穷苦百姓的建筑方式逐步发展起来。而今,完全木结构的吊脚楼已经很少见了,更多的是砖木结构。
斗转星移,现在的吊脚楼已不再是穷苦人家的权宜之计,而摇身一变,成为一种艺术、一种时尚。或隐藏在山林之间供人休闲纳凉,或点缀于闹市之中供人欣赏游玩。
著名土家族诗人汪承栋写道:“奇山秀水妙寰球,酒寨歌乡美尽收。吊脚楼上枕一夜,十年作梦也风流。”
到大西南游玩,别忘了到少数民族村寨,欣赏一下这小青瓦,花格窗,司檐悬空,木栏扶手,走马转角,古色古香的特色民居。同时,也请为保护和宣传这巴楚文化的“活化石”贡献一份力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