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诺贝尔奖#对于搞科研的人来说,获得诺贝尔奖绝对是最一个最高殊荣,诺奖旨在表彰在物理学、化学、和平、生理学或医学以及文学上“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士。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10月5日揭晓,哈维·阿尔特、迈克尔·霍顿和查尔斯·M·赖斯3人获奖,其中,迈克尔·霍顿是英国人,查尔斯·M·赖斯、哈维·阿尔特是美国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人获奖理由是发现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的发现揭示了其余慢性肝炎病例的原因,并使验血和新药物成为可能,从而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根据诺贝尔1895年的遗嘱而设立的五个诺贝尔奖之一,截至目前有222人获得该奖,其中有1位是中国人(2015年屠呦呦获得该奖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人,有1位是英国人,2位是美国人。其实不难发现,近些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超过一半的都是美国人,而我国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立以来只有1人获奖,至于物理学、化学方面,中国本土人还无一人获得该奖项。

虽然说我国教育水平与英美差距还不小,但我国名校还是有不少的,在世界大学排名中,清华实力已经进入了第15位,进入前50位的中国大学有4所。不过遗憾的是,虽然我国名校实力不错,但至今也难培养出一位诺:奖获得者。

要说原因,这与我国教育体系和目的有很大关系:

一:教育目的不同

我们都知道,中国初等教育是开发孩子的智力,以考高分为首要目标,因为在中国考不了高分,你连个像样的大学都读不了,谈何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美国,初等教育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从小就鼓励孩子动手做研究,去在实践中学习运用知识,

二:教育方式不同

我国高中以前基本只学语数外,和一些其他文化课程,最多加个德智体美。对比之下,我国的教育注重扎实的基本功教育,缺乏创新和创造力开发教育。在中国一般到了大学,才会开始接触一些实践。以前学的是书本上的知识,其实如果不上大学的话,很多中国高中学的知识这辈子都不会用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美国学生,大多数缺乏的是扎实的基础,比较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虽然美国很多学生基础没有中国学生扎实,但明显在运用方面会更擅长一些,并且除了文化课外,还比较注重身体素质、生活方面的教育。

三:对待知识态度不同

我国注重对知识的积累灌输,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和对知识的继承,在中国质疑老师和学术方面的问题一般人觉得是不对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美国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对知识的拓展和创造,除了"唯一的答案",去探索教师和学生都没未知但却客观存在着的潜在答案。

四:判定人才的标准不同、环境不同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比较喜欢讲资历、背景的国家。很多研究单位,即使你动手能力强,但没有高学历和人脉是很难进去的,并且进去后也要“熬”很长时间。

而在美国更加注重能力,年轻人也有机会获得大力支持。如我国两院院士数量有一两千人,在结构生物学方面成就显著的颜宁却因太年轻、资历浅评不了院士。然而美国却只认其能力与成就,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