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中师生》公众号的讨论群中,有一位90年代的中师生朋友说,他们班已经有两位同学不在了。

这让我想起了王君,我的一位儿时玩伴,初中同学,中师校友,教书的同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君,1975年出生,王君的大姑是我的舅妈。我舅只有一个儿子,他们俩个同岁。我比他们两个小一岁。

小时候,王君去大姑家,我去舅家,好像约定了一样,经常见面。三个调皮的男孩子,总是难安静。我清晰的记得,夏天麦子收割,打好之后,一个麦场里大大小小的麦垛,是我们玩耍的乐园。

王君腼腆,帅气,像一个城市的孩子。舅家的表哥调皮,在表哥的攒动下,爬高上低,打打闹闹是常事。不过,我们之间没有发生过冲突。

王君的爸爸是教师,在我们乡镇中学教书,他在镇上的小学上学。那时,我在村头的小学校读书,感觉镇上就是外面的世界,就是大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中时,我们三个人都到了镇上的初中读书。一次,在另一个乡中学当校长的大舅教导我们,你们三个,好好的学习,毕业时,报中师,回来之后,兄弟三个好好工作,也能在我们镇的教育上做一些事情。用大舅原原话是,“使动风了”。

我不知道“使动风了”具体是什么意思,大意是,考上中师,都回来教书,三个人联手,应该比较厉害。

初中毕业,我和王君考上了中师。那一年,全镇招了五个中师生,两人个正式生,三个委培生。我们两个都是正式生。可惜舅家的表哥,名落孙山。他又努力了一年,还是没有考上。就去读了几年高中,然后做生意了。

读中师时的王君,个子就有1米75了,是班里的体育很委员。他在普师班的二班,我在四班。班上有一位孙女生非常喜欢他。倒追了三年,最后和王君一起分配到我们镇上,终成眷属。

其实,王君在读初中时,就被中学同班的一位尚女生同学看上了,女生家在初中学校隔壁,家长托人说媒于王君的父亲,父亲对此也难推托,问王君意见,就订下了。

当王君读中师时,尚女生读高中。王君和孙女生结婚时,尚女生刚好考上大学,后分配在县城一高中学校教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女生的父亲是我们县一个镇中心学校的副校长,想调到王君去他们乡,到中心学校上班。王君觉得,自己是长子,下面还有弟妹,离家太远,多有不便。主要是自己只想上讲台教书,并不愿意当领导,做管理,天天下乡检查之类。

王君和表嫂,两个人都在镇一中教书,学校分给他们两间房子加一个厨房的小院。两人年轻靓丽,特别招学生喜欢,经常有学生去他们家玩。

学校有几位上下届的中师生,大家经常去到镇东关外的一个小酒店喝酒。

我在镇一中教了两年书,就出去进修了,然后漂泊在外。自此没有见到王君。

前几年,过年去舅舅家,在外做生意发了小财的表哥见面就给我说,王君不在了。

我很惊讶,怎么回事?他说,去年,体检时发现身体异常,然后去省人民医院一复查,已是肝癌后期,只几个月就不行了。才36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沉默一会,我问表哥,他们有几个孩子?两个,都是男孩子。

去年,去探望大舅,舅妈又说起王君,王君的妻子,也没有再嫁,现在,辛苦的带着两个孩子。大孩子已经上大学了。还是一所重点大学。

每一次听人说中师生去世事情,我都会想起王君,一位帅气的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