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学术志(ID:xueshuzhi001)
作者:阿冬 编辑:学妹

昨天,闲来无事在浏览母校文科博导教师简介时,突然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每个博导在自我介绍的末端,都会普遍加上这样一句话:欢迎拥有理工科等复合背景的学生报考。我相信明眼人一看,就懂得其所想表达的隐含意思。

记得在我读书的那个年代,很少会有这样的说法提及,顶多在介绍时会带上这样一句:欢迎那些基础扎实,热爱科研的学生报考。没想到这才过去短短几年时间,博士招生的条件就水涨船高了。

我本以为这个现象只是个例,没想到接连搜索了几个985院校的文科专业导师,发现均是清一色的表述,似乎他们早已约好似的,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了不约而同的看法。甚至有些大牛竟然指名道姓的要求报考学生是计算机或者数学专业出身。也许,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已成为当下博士招生的一个潜在优先录取条件罢了。

不可否认的是,在倡导多学科协同研究的科研大背景下,拥有跨学科知识的学生显然是一个香饽饽,尤其是对我们经管类这样的专业而言,本身的理论并不像工科那样深奥难懂,因此只要稍微涉猎过相关基础知识,基本上都不会构成阅读以及理解上的障碍。但难就难在如何由浅往深处挖,即发现简单背后的真相。

我们会注意到,在当下的经管专业领域,随着研究进程的加深,研究成果越来越偏向数理推导,甚至在一些国内乃至国际的顶级期刊上,你都会惊讶的发现,通篇都是数学公式,文字描述反而寥寥无几。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颠覆了一些老一辈的认知,原来经济学也是可以用深奥且严谨的数学来进行完美的验证。

有些人或许对我的这种观点表示出嗤之以鼻,但我无需辩解,毕竟事实终归是事实。相信只要读过经管类博士的人都会对这样一门课程记忆犹新,甚至其已成为一些人博士期间挥之不去的噩梦,那就是高级宏微观经济学。即使是对我这样博士毕业若干年的人来说,再次重提依然刻骨铭心。由此可想而知,当时我所受到的折磨和暴击有多深。因为里面所讲述的内容全是密密麻麻的数学推导,不像文字描述那样平易近人,相反,其是千百倍的晦涩难懂。

这对那些数理基础不好的学生而言,简直就是一本天书,更别提对那些从未接触过相关知识的门外汉罢了。因此,每年博士挂科率最高的也就是这门课。如果不是一些老师仁慈的话,哀鸿遍野也许会是家常便饭。所以基于这样客观事实的考虑,导致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也随之随行就市。

另外,现在的经管类研究越来越需要借助外来工具的辅助,单纯的靠人工计算显然难以满足研究的需要,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那就是比如处理批量的大数据以及建立科学的研究模型,都需要有很好的编程知识。如果你是这类知识的门外汉,显然会徒增你研究的难度。要知道,博士时间很短,即使你肯用功且富有天赋,但要想在短时间内追平别人四年甚至是七年的积累,想必还是很有难度的。

可以这样说,拥有复合背景的学生今后未必会成为科研大牛,但必然会成为导师心目中的加分项。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很多时候,导师会权衡再三,在二者条件都不相上下的时候,但最终导师却选择了后者。

当然,现实中也不能以偏概全,毕竟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正如我的导师,他就固执的偏向于本硕专业一脉相承的学生,并极其排斥那些跨学科的学生,因为在他看来,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嫡系”,那些跨学科的人反而成了“盘门左道”。当然,这仅代表他个人的观点,作为晚辈,无权置评。但退一万步来说,他的观点也未必是完全错误的,毕竟,本本分分接受多年正宗经济学知识的洗涤,也许会比那些“半路出家”的人在某些方面产生一些独特的见解与共鸣,这与纯粹的以发论文为目标相比,也许更值得赞赏。

可无论如何,必须承认的一个大趋势是,随着博导队伍中越来越多新人的接棒,对学生专业背景的要求也会越来越苛刻,毕竟,导师都经历过的痛苦或者折磨,学生岂能轻易的错过呢?

记得现在行业内普遍有这样一个培养人才的观点,那就是本科读数学,研究生读计算机,博士读金融,即所谓的跨学科,跨专业,跨知识。从当下来看,这样一个“三跨”显然是一个异常抢手的复合型人才,因为其既有良好的数理知识,又有高超的编程能力,再去研究一个基于二者融合的学科,简直是完美中的完美。但其实静下心来想想,如若真按照这样的培养思路进行操作的话,你会发现这个学生对每个专业都是浅尝辄止,根本谈不上对学科知识拥有自己真正的理解。所以与其如此,倒不如一条路走到黑,也许真的会柳暗花明。

不管怎样,我们无法改变现有规则,所以只能遵照规则。既然导师喜欢复合型人才,那我们就只能变成导师眼中的优秀。因此这就要求那些致力于读博的同学们,在很早以前就要树立清晰的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

此外,也告诫同学们在抓住主业的同时,多去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尤其是能为科研插上腾飞翅膀的学科,一定要精益求精,这不仅是为了增加自己成为导师心仪对象的筹码,更是为了使自己早日拿到博士皇冠的秘钥,毕竟,早日毕业,早日毕业,早日毕业才是博士的第一要务。

越来越多的导师喜欢拥有复合背景的学生,你怎么看?

作者:阿冬,一名高校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