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表16.7元,微信支付不需找零,出租车司机却收17元,并说这是行规;打表显示15.4元,却收15.5元,不见“舍”掉……如今,移动支付让部分行业因零钱难找而形成的“四舍五入”行规成了过去。但近日,四川内江有网友反映,称自己用微信支付出租车费用时,仍遭遇零头“四舍五入”行规,甚至有4角零钱未被“舍”掉,而被“入”为5角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租车收费“四舍五入”,这确实是出租车行业存在多年的行规,很多城市都这样。不仅如此,一些地方直接以红头文件形式明确出租车行业车费结算实行“四舍五入”机制。比如,安徽省会合肥物价局在2012年出台的《关于理顺合肥市客运出租车运价的通知》第九条规定,合肥市出租车每车次服务结束,均以计价器显示金额元以下“四舍五入”,按元结算。

客观而言,在现金支付年代,打的费“四舍五入”行规有其合理性和现实必要性。打的费据实结算,意味着出租车司机每天都要准备大量的零钱以备找零之用,这对出租车司机来说太为难,很不方便,还耽误不少工夫。而且,整体而言,打的费“四舍五入”谈不上谁占谁的便宜,不可能每位乘客都是“五入”,也不可能乘客总是“五入”,遇不到“四舍”。也正如此,在现金支付年代,绝大多数乘客对打的费“四舍五入”的结算方法能够理解。

但是,进入移动支付时代之后,找零困难已经不存在,出租车收费失去了“四舍五入”合理性的社会环境,出租车行业继续打的费“四舍五入”的行规非常不合理,乘客当然不能接受尤其是选择移动支付的乘客。因为在移动支付的今天,仍然选择使用现金支付打的费的乘客已经很少很少,甚至一天遇不到几个,决定了出租车司机每天需要准备的零钱并不多,准备快把钱的零钱足以,这对出租车司机而言并不是一件难事。而且,乘客选择移动支付本身就不存在找零问题,完全不会耽误出租车司机的工夫。所以,近年来,乘客投诉出租车司机打的费“四舍五入”案件明显增加。

实际上,从法律角度说,打的费“四舍五入”行规本就没有法律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价格法》则规定,经营者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

总之,打的费“四舍五入”行规,只是现金支付年代的方便选择、权宜之计。在移动支付时代,找零麻烦已经消失,打的费“四舍五入”行规该成老黄历了,没有继续实施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