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90年代初的中师生,人到中年,笔者对曾经的中师生活颇为怀念,在今年7月份建了一个名为《中师生》的公众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这个号为平台,我们开展全国中师学校名录统计,进行中师生图书的漂流阅读,连载中师生作品。

这个号受到了众多中师生的欢迎,我们一起回忆中师岁月,交流当年的学习记忆,在交流群是展示一些学习时的照片。许多同学还发来了有关中师生记忆的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个月来,交流的朋友越来越多,关注者也达到三千人。这是我们没有预想到的。

在众多的交流者,我们看到一位教授的观点,他认为,怀念中师,是弱者心态。

这位教授说,人还是靠自己,不要埋怨外在因素。我也是中师生,最后读了博,现在混了个教授。这样的人很有一些。但是当时同班的还有在教乡镇小学,说明什么啊,后来的努力最重要。老是怀念那三年有什么用,弱者心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这位教授的观点,大家非常不认可:

读者一:我有个中师生学长,也是博士生,可惜英年早逝了。各人各命,不要攀比。花开花落,闲庭信步;云卷云舒,长乐知足。

读者二:你混了教授又怎样?明显暴露你看不起过去的同学。没有基层教师的付出,又哪来的大学生。你不外乎就声名利比同学强点,你就一定比他们幸福?太一副盛气凌人的嘴脸。

读者三:就算混了个教授也不能瞧不起在乡镇小学教书的教师,毕竟每个人的经历、处境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中师生》这个公众号运营者,笔者认为:二三十年前,只有乡村初中的优秀学生才考中师,城市初中的学生,首选多是重点高中,一方面,是乡村孩子想得到稳定的工作,另一方面,也说明乡村的学生包括家长的目光是短浅的。

为什么那么多中师生会坚守在乡村学校,是他们不努力吗?

假如不努力,这些中师生还是农村人。他们愿意努力,愿意吃苦,最关键一点,没有人告诉他,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的,人生应该怎样度过,他们的努力方向在哪里。有时,他们的努力,还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阻力。

乡村学校的中师生,生活在农村中小学的狭小平台上,没有眼界,更没有了方向,被现实消磨了志向,被世情击毁了梦想。

能冲出,是少数。只有少数人抓住了机会,或者揪住了转瞬即逝的希望。而且,想冲出去,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中师生李老师说,后天的努力奋斗,很重要,但你要报考出来,一个校长不签字,就会卡死你,只让你读函授,不让你读脱产,你就很难改变环境,跨出第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有一个县的同学,(师范是三个县学生组成),他们县就不准出来读书,多数同学都只能停留在初中小学,有三个同学千方百计挣扎出来了,一个读了川大硕士北大博士,一个成了西南民大教授,一个教书时颓废到跟混混一起,后来教书混不下去了,闯出来,现在成了年产值上亿的老总,当年读书时,学校不发工资,饭都吃不起,靠上家教维持生计。

现在,出去的中师生,有了自己的成就。这是中师生骄傲。充实的生活,尊贵的地位和辉煌的前程,为其它中师生所羡慕,你们也自感优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留下的乡村中师生,没有大海和天空,只有中师三年生活一片碧绿和光亮,我们有回味的权利和需要。

教授,你看不起,看不上,我们不高攀,因为你太高深了!这不是弱者心态,能坚守者,应该是心灵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