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微信再次推出全新版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次,微信正式上线了“青少年模式”,值得注意的,该项功能罕见地出现在首页更新说明中,足见其地位重要。

青少年模式”的功能核心思想是“限制”,更新到新版本后可以在“我”-“设置”中打开,开启和关闭都需要输入账号的登录密码,青少年想改回正常模式难度加大。

可以看到,在打开“青少年模式”之后微信的一些附加功能使用会受到限制,但具体的限制规则又不太一样。

一些和互联网有关的、能够获取信息的功能,如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青少年模式”下的微信会给出三个选项:全部、我关注的、不可访问,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字面意思,选择“全部”则是所有信息都可以展示,这时候对应功能的信息呈现和打开“青少年模式”之前保持一致;而选择“我关注的”,这时候公众号、视频号等功能里只会显示所关注的账号发出的内容,其他基于大数据展示的内容将不会显示,也无法搜索。选择“不可访问”,相当于完全冻结该功能,无法使用。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可能会受到限制的功能一共有8个,其中5个受限的程度可由监护人决定,而“摇一摇”、“看一看”和“附近的人”三个功能在“青少年模式”下默认设置为“不可访问”而且无法更改,也就是说当开启“青少年模式”后,这三个功能是一定会被禁用的。

通过这些功能的限制,我们大概可以猜测出微信“青少年模式”的设计思路。简单来说,开启青少年模式后微信会变成一个更加纯粹的社交软件,沟通成为本职工作,因此和聊天、沟通有关的功能例如语音对话、视频通话等基本没有受到影响,但带有一定“娱乐”性质或者可能性的功能,则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功能一开,处处受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限制”之外,换句话说,用户沉迷微信的时间也将大大降低。仅保留最基本的功能,“青少年模式”过滤了许多坠胀的功能,也间接促使模式下的用户将注意力投射到生活本身中去,难怪有网友调侃,这项面向青少年的功能,其实对于那些沉迷手机的成年人更加有用。

“青少年模式”下,成年人或许能找回最初的快乐。

本次更新中,微信对视频领域也有了新探索。

此前,视频号只能选择 5 分钟内的视频内容,但最新版本中,用户可以发布30分钟的长视频了。

长视频在用户主页将成为单独的一个模块。在用户的视频号作品中,新增“长视频”模块,还可显示观看人数、发表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在视频号的信息流中,长视频仍然只被显示一分钟预告。用户只有点开视频后,点击其中的“时长”以观看完整视频。

短视频红利见顶之时,抖音、快手也默默加长了视频长度。对于创作者来说,长短视频的内容互补,从新闻时事、解说、混剪到Vlog,满足了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也将为创作者和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层次。

同时,新版本中,视频号推荐被替换为 Hot。还有媒体报道,视频号正内测原生直播,目前被内测到的用户数量较少。因此视频号博主也可以通过“视频号——小商店——店铺直播”这种形式间接导流观众看直播。

“青少年模式”让用户有了去掉不必要功能的权利,但从视频号的布局来看,微信生态将会越来越丰富,承载越来越多使命和期待,这是注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