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玉立、金玉满堂、玉汝于成、冰清玉洁……”,在我国,“玉”代表着美好的祝福和寓意,玉在古代被认为是“国之重器”,往往被视为传家宝,有着很高的收藏价值。同时,“玉雕”也是我国独有的、最古老的雕刻艺术之一。

早在公元前五千年的河姆渡文化时期,我国就已出现了玉璜、玉珠等玉器,到了当代,玉雕按照地区,有着明确的分类,包括北京玉雕、苏州玉雕、海派玉雕、扬州玉雕和河南的南阳玉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河南南阳被誉为“中国玉雕之乡”,位于镇平县的镇平玉雕更是名扬四海。大抵从秦统一六国之日起,“迁不轨之民于南阳”,六国的富豪贵族、商人以及大批手工业艺人云集于南阳,使南阳在冶铁、玉雕、石雕、木雕、烙画、丝织、酿酒等诸多领域人才济济,成果斐然。

两汉时期,南阳地区的经济商贸和文化艺术更是盛极一时,其繁荣程度甚至超越了西汉都城长安和东汉神都洛阳。宋、元两代,玉雕生产开始渐具规模,明、清以来玉雕成为镇平县的一大产业,且有出口业务。自改革开放以来,镇平历届县委、县政府十分支持鼓励玉雕产业的发展,制订了一系列激励玉雕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自1993年起,连续举办八届“中国镇平国际玉雕节”,使玉雕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历史外,镇平玉雕的制作工艺同样不容忽视。镇平玉雕所用原料主要是南阳独山玉和东北的岫玉,还有白玉、孔雀石、水晶、紫晶、兰红宝石、绿松、紫英、金星、人造金星,以及巴西、加拿大、缅甸、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家的优良玉料。

镇平玉雕以雕刻细腻,造型新颖而著称。玉雕的花色品种由简陋发展到人物、花鸟、炉熏、兽类等各种类型,题材包括古典小说《红楼梦》中“黛玉葬花”、“晴雯撕扇”、“史湘云醉卧芍药茵;《西厢记》中“盈盈听琴”;历史神话故事有“苏武牧羊”、 “牛郎织女”、“天女散花”、“八仙过海”、“十八罗汉山”等。小件产品还包括玉镯、烟嘴、烟缸、戒指、小吊坠等,极其丰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风格上来看,镇平玉雕博采南北之长,既有京津派的雄浑豪放,也兼苏扬派的婉约细腻,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中部风格。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镇平玉雕开始变得更加细腻而富有内涵,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和工艺的同时,注入了多元文化的因子,逐渐形成了中外兼容、多样并举的宛派艺术风格。

不同于大多数濒临消亡的民间艺术,镇平玉雕已经成为南阳市的文化产业支撑。目前,镇平县共有30余万人从事玉雕产业,其中有国家级玉雕大师24人、省级玉雕大师300多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42人、技工技师近6000人,实现了大师化创作、规模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国际化推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镇平县紧紧抓住“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重大机遇,启动“互联网+玉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同时,设立1000万元电子商务发展引导资金,高标准建设创新创业平台,大力引育专业电商人才,实现了玉文化产业线上线下发展的蓬勃态势。截止目前,该县已有8700个玉雕电商商家,年交易额达400余亿元。

可以说,镇平玉雕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融合了现代化技术,让玉雕文化与时俱进,在时代的长河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