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作为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首,有着非常高的知名度,无论是专业的学者,还是普通的历史学爱好者,对曾国藩都非常感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并不仅仅是因为曾国藩功业杰出,完成了平定太平天国维护清朝稳定,率先开办洋务企业,为衰微之中的清朝探索自强之道。更是由于他本来出身很一般,从湖南偏远乡下普通的小地主出身,成为名动天下且流传后世的封疆大吏,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关于曾国藩如何完成华丽蜕变的研究有很多,大多是专注在曾国藩的读书、为官方面。而写出了《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的著名历史学者张宏杰则另辟蹊径,从曾国藩的经济之处来往入手,分析出了曾国藩之所以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狠得下心花这3种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国藩为了修炼自己的身心,喜欢写日记来监督自己,会在每天的日记中详细记载自己的日常行为以及思想动态,那些日常的开支收入自然也包括在其中。张宏杰就是根据曾国藩的日记以及他与家人朋友的书信往来,总结他不停阶段的经济状况,写出了《给曾国藩算算账:一个清代高官的收与支》一书。

在这本书中,张宏杰发现曾国藩早期在经济方面,其实也有过非常窘迫的时候,甚至还曾为了买粮食而找朋友借钱,但无论穷困到何等地步,曾国藩从来都没有放弃过这3种钱的花费,而这些当时花得很“心痛”的钱,在后来也对他的事业起到很大的裨益,让他受用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具体是哪3种钱呢?首先是用于学习的钱。道光十五年(1835年),曾国藩在北京参加了人生中的首次会试,若是考中便可成为进士,可惜落榜,于是就在北京住了一年,好备考次年的恩科,结果此年参加会试时再次失败,而当年从老家带来的盘缠已经所剩无几了。

曾国藩眼看再在北京呆下去,连房租都交不起了,而距离下次会试的时间还挺远,于是就决定返回湖南老家去读书,坐船顺着京杭大运河南下,途中路过了九江,在这里上岸歇了歇脚,并且还去书摊逛了逛,结果这一逛就停不下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国藩在书摊上发现了一套极其精美的《二十三史》,看得那是不忍释卷,眼看船就要开了他还舍不得走,离开时就想要将这套书给买下来,但身上带的钱不够,仓促间也借不到钱,怎么办呢?一般人肯定就不买书了,但曾国藩一狠心,直接将自己冬天御寒的大衣给典当了,以此换取钱财买下了这套书。

将书买回去以后,曾国藩每天不间断地读史十页,长期积累下来学问大进,参加道光十八年的会试时便一举高中,获得了进士功名,从此顺利走上仕途。

其次是用于家族的钱,也就是舍得给家人花钱。曾国藩刚中进士到北京当官的时候,虽然有了官职,但是品级比较低,收入也算得上微薄,单是应付他自己在北京的生活,就已经有些捉襟见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哪怕是在这种情况下,曾国藩依然会不停地按时给自己老家寄钱,以及一些当时的湖南老家很少能够见到的事物,类似于年头久远的人参以及阿胶、珍贵书籍之类,都由曾国藩在北京买好寄回去,送给长辈以及兄弟子侄。后来曾国藩出山组建湘军,缺乏可信可靠的高级军官,家族中的兄弟们就出了大力。

再次是报恩的钱,也就是回报帮助过自己的人的钱。曾国藩家境虽然算得上是小地主,但因常年支持他读书,开支非常大,等到他最后一次去北京参加会试的时候,已经凑不够路上的盘缠了,这个时候村里的邻舍以及宗亲给了他很大的帮助,而曾国藩在考中进士当官以后,也都给了这些人不菲的回报,并且每次回去都会对他们进行探望。

后来曾国藩奉朝廷之命对付太平天国,想要专门组建出一支战斗力强大的军队,他的第一想法就是去老家湖南寻找血勇之士成军,那湖南的子弟为何愿意追随在他的麾下呢?一方面是因为当时去当兵有可能发财,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曾国藩在家乡有着厚道的名声,这才从者如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合曾国藩这个花钱的方法以及结果来看,哪怕我们暂时处于穷困之中,但只要懂得花这3种钱,持续努力地学习,增强自己的知识水平与办事能力;构建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让自己可以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展现出自己知恩图报的品德,帮助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这就可以获得更多人的帮助。

人生道路自然就能够越走越宽,财富自然也就能够源源不绝了。

参考资料:《曾国藩日记》、《给曾国藩算算账:一个清代高官的收与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