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椒儿妈妈,一个时间相对自由的全职妈妈,喜欢分享,喜欢倾听,希望把经历过的、看到过的、听到过的,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对观者在育儿上、情感上有所启发……

文|家有小甜椒儿(专注优质原创,抄袭必究,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自从有了孩子之后关注点就转移到了育儿这方面,目前妈妈们关注的育儿专家,主要有三个方向:李玫瑾老师的育儿方向,尹建莉老师的育儿方向,还有就是美国“哭声免疫”法创始人约翰·华生的育儿方向。

我们先来了解三位专家的不同的育儿理念主要区别在哪里。

李玫瑾老师主要的育儿理念

在了解李玫瑾老师的育儿理念之前,有必要先了解她的职业。

李玫瑾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在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教授,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的心理研究。

李玫瑾在育儿界声名鹊起要从她的那篇《马加爵犯罪心理分析》的文章开始,其中的观点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

到现在为止,很多妈妈都信奉李玫瑾教授的育儿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李玫瑾的育儿观主要有几点:

1、3岁以前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李玫瑾教授认为孩子3岁以前处于一种无助期,这个阶段是人是对情感的依恋,父母才能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在这个阶段,孩子处在一个“无他”境界,父母最好要认真陪伴孩子,给予孩子最大的安慰和关怀,满足孩子的依恋感,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最典型的是,孩子哭闹的时候,家长及时抱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3岁到6岁是管教孩子的最佳时期

在李玫瑾老师的育儿观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管教”。

管教的主要方面就是“克制任性、防止压力、学会控制、防止自私、学会忍耐、学会挫折”。

管教也要找准时机,时机没选对,管教反而容易起到反作用,时机选对了,才能让孩子找到自己的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孩子心理健康比智力发育重要

在李玫瑾老师的育儿观,更加重视是让孩子心理阳光,一个孩子可以不优秀,但是一定要心理阳光,这样才能健康快乐。

李玫瑾老师多次提到宁愿孩子是个普通的健康快乐的孩子,也不想孩子成为一个学习的机器

4、对青春期的孩子给予最大的尊重

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父母要做的不是更多地限制孩子,而是最大程度放手,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

尊重孩子的隐私,尊重孩子的个人选择,让孩子参与到家庭重大事务中,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尹建莉教授的育儿理念:

尹建莉老师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硕士,代表作品是畅销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提到尹建莉老师不得不提那场很有名的“李玫瑾尹建莉之争”,起因是尹建莉老师写了一篇长文批评李玫瑾老师的育儿理念,引发妈妈们的广泛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跟李玫瑾老师的育儿理念最大的区别是,她崇尚的是“给孩子自由”,她不同意研究幼儿的心理,在她看来李玫瑾老师对幼儿的管教是利用孩子对大人的信任,来压制孩子,这是非常残忍的,她主要奉行的就是给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对很多小事都视而不见,不要让孩子难为情。

约翰·华生的育儿理念

约翰·华生是“哭声免疫”法的创始人,他认为孩子哭的时候不要抱,这样孩子就知道哭是没有用的,以后就会慢慢变乖巧,不会再用哭来辖制父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的这种教育理念可谓是风靡一时,当时得到了很多家长的支持,即便是现在依然有很多家长信奉这种教育方法。

就连马伊琍生下一胎的时候也使用这种方法,直到她的二胎女儿出生以后她才意识到自己之前对大女儿做的有多糟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育儿专家的子女们现在过得好吗?

尹建莉的圆圆现在过得如何,暂时没有查到相关的资料,但是尹建莉的育儿理念,我个人不赞同。

她的育儿理念本身就是过于理想化,认为只要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孩子是向善、向上的。

我个人更接受李玫瑾老师的育儿理念,抓住孩子的3岁到6岁,给予孩子足够的限制和管教,孩子才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育。

1、李玫瑾老师的女儿是个普通的快乐的人

就像李玫瑾老师的育儿理念中提到的那样:我宁愿孩子是个普通的快乐的人,也不希望孩子是个生活在压力中的学习机器

李玫瑾老师的女儿数学不好,是那种不管怎么努力都学不好的类型,每次数学考试甚至只考十几分,老师对女儿的评价是:你女儿很努力,但是脑子不好。

在这件事上,妈妈没有给女儿太大的压力,每次女儿说出自己的数学成绩的时候,妈妈表现都很平静,甚至还鼓励女儿。当女儿感到气馁的时候,她甚至会鼓励她说不怪你,你爸爸数学就不好。

后来她和女儿商量之后选择了音乐,女儿现在是一名快乐的小学音乐老师。

就像李玫瑾老师说的那样,学习很重要,但是比学习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优秀的人,但是所有的孩子都有机会成为心阳光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约翰·华生的子女无一快乐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著名教育专家约翰·华生的子女们无一快乐。

他的女儿甚至多次想过要轻生,性格易怒易暴,酗酒成性,她的大儿子也没有幸免,在30岁的时候选择轻生。

而他的外孙女有受到这种教育的影响,跟妈妈有类似的性格特点,可以说是个悲剧的家庭。

据悉约翰·华生的童年就是不幸的,遭遇了偌大的冷漠,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创立了“哭声免疫”的教育方法

这种教育方法只能存在于书面上,也是一种绝对理想的状态,忽视了孩子的真实感受,对孩子来说是具有很大杀伤力的。

宝宝3岁以前给予充足的安全感,3岁到6岁好好管教

新生婴儿以及3岁以内的宝宝为什么经常会哭闹?真的是因为父母纵容之下就变本加厉地哭闹吗?

只要稍微用点心就不难发现,宝宝哭闹的时候往往是个人意愿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

宝宝哭闹父母不理会,宝宝幼小的心灵就会受到伤害,乃至为个人的性格发展埋下阴暗的影响

3岁以前,我们就是要给予宝宝充足的安全感,宝宝只有充满安全感的时候才会不哭不闹。

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要一直这样“纵容”宝宝发展下去,当宝宝慢慢懂事以后,思维意识逐渐形成,再这样无条件满足孩子的意愿,孩子就会容易养成飞扬跋扈的性格。

而管教孩子的最佳时间就是在6岁以前,这个时候宝宝对父母还有很大的依赖性,父母的话他们都会照做,即便有的时候不情愿。

我们就是要趁着自己在孩子面前还有足够的威严的时候管教孩子,才是最有效果的。

对于以上三种育儿理念,你觉得哪一种更为可行?你正在使用的是哪一种教育方法?效果如何?欢迎留下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