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一套职业高低划分依据。比如说教育行业就以专业地位,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及职业声望四个方面组成教师的社会地位。佛学中划分的种类有很多,按照修法种类划分一般常说的是以小乘、大乘、密宗三个阶段指标来衡量。而这三个,公认的是以密宗为最难,最不易攻克。放大到生活中,认为一件事不好攻克无非是两个原因:难以及自己认识不够。密宗亦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缘由一:难。

密宗与大乘小乘相比,本身的易懂度确实要高上许多。要修得密宗,必须经由具足十三德的阿阇梨亲自灌顶并且亲自传授三昧耶戒,使之行为端正合宜,德行高尚等基本要求。这之中又含有很多平时我们根本接触不了的专业名词,以及只有在宗教里才有的佛弟子。比如说阿阇梨,但这个名字的另称就有很多,不熟悉的换一个名字叫法就又掉入一个陷阱。外加上阿阇梨自身所要求具备的德行就是一个极高的要求,明确是十三德缺一不可。更伤人的是阿阇梨不止是一个,他是五种阿阇梨的统称,这五种阿阇梨在运行自己的法力时又需要不同类型的佛师,像戒师,羯磨师等等。总而言之,阿阇梨虽只在端正行为,但其各类要求都很高。也反映了密宗的难度之高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缘由二:自己认识不够。

生活方方面面很倡导的一个方法,类比。认为密宗难以接近,高深莫测,难是客观因素,我们不能改变,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我们自身主观想法。当我们的知识储备没有达到现实条件要求时就是我们的瓶颈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没有跟上,上层建筑怎么可能搞好。密宗修炼者,必须以菩提心为因,这个要求修位就极高了。非菩提心者你修的再努力也修不了密宗。好比学生学习乘法,必须先把乘法口诀背好,不然,后面的学习根本学不来,走不动,不能跳级。要求菩提心就是这个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说,密宗难是肯定的,但更为关键的因素在于修练者自身的段位,认知,知识储备状况。难固然难,可难还是有很多同级修为者最后修成正果,这就表明,过不了不在客观因素,而在主观能动力。

密宗高于大乘,小乘,其修为性,法果也远高于二者,唯有提高自身能力,才能迎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