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国式父母有尤其爱给孩子立规矩,与此同时也更为注重孩子身上好品质的培养。这样的教育方式自然是有可取之处的,不过如果抛开孩子内心的需求不谈,一味地要求孩子压抑自我,这显然也不是完美的教育引导。

孩子内心的需求无法被父母看见,这对于孩子而言也不仅是心生委屈那么简单,还更有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母强调要勤俭节约,没成想却让孩子变得小气抠门,压抑自我需求的教育容易跑偏

小李在一家世界500强公司上班,拿着不菲的薪资的他却十分的小气抠门。部门里的聚餐小李几乎都不会去参加,自己的衣服也是常年不见换新款,而更加令同事们无法忍受的是,小李还很爱占小便宜,比如说让同事带饭却不想给钱。

小李自己其实也很为自己“节俭”的习惯而苦恼。“从小到大,我的父母都在告诉我要勤俭节约,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不能浪费。

所以现在的我只要需要花钱,心里就会有很大的负罪感,那种花钱就心疼的感觉我一直都有。”小李此前有想过要改改自己“太节俭”的习惯,可是尝试了几回后,还是过不了自己心里那关,“节俭就是不能花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李的父母在节俭这件事上也是以身作则,虽然拿着好几千的养老金,但是老两口平时的口粮还是清水面条,去菜市场的时候仍然不忘顺手拿走菜摊上的一根葱。这样的习惯在小李小时候就有,一直延续至今,目前看来,小李身上也得到了很好的继承。

事实上,小李自己也知道,当自己把节俭和物质享受放在对立面时,压抑自我需求后的好习惯反倒成了自我生活的负累,也许这样会省下很多钱,但是却也使自己失去了很多的快乐和轻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忽视孩子内心需求的“好习惯”,其实正在悄悄地消耗孩子,父母教育要警惕

1. 过分节俭

节俭自然是美德,但是过分节俭就会陷入过犹不及的弊端之中。孩子们身上有着最接近本能的欲望需求,父母们理应对此有所重视,父母们不必有求必应,但是对于孩子的基本内心需求应该有所回应,否则过分压抑的物质欲望很有可能会将孩子带入另一个极端。

2. 外向合群

父母们总认为开朗外向的性格会比较吃得开,而事实上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社交,他们可以很享受自己一人的状态。

这时候过分地要求孩子合群看起来是在教育孩子展现亲和力,其实是在勉强孩子做一个“假装开朗”的人,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获得快乐,学到的不过是委屈自己的圆滑和妥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习惯吃苦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样的古训被很多父母认同,于是父母乐于看到孩子吃苦,甚至还会觉得孩子吃得苦不够而刻意让孩子吃苦。

而事实上,能吃苦确实是美德,但是为了吃苦而吃苦的教育方式着实有些矫枉过正。故意吃苦和假装努力其实是最没有必要的自我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母们应该给予孩子可以表达心底欲望需求的安全感,让孩子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去做自己。父母的管教引导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固然很重要,但是这并不是说只有压抑孩子的需求才能够实现管教的目的。大家对于孩子内心需求无法被父母看到的管教方式有哪些看法分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