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成功地烧制出青花瓷器。中国国内现存各地传世、出土的元代青花瓷有100多件,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元代青花瓷有200多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器型:

元青花瓷器的造型大器粗壮,小器玲珑,如元青花的盘类既有制作硕大,口径多达40厘米~50厘米者,也有制作颇为精巧的小器。这些大盘分布较广,不仅国内,而且国外如日本、美国、法国,尤其是伊朗、土耳其等穆斯林国家更是数量较大,这些纹饰繁密、造型多样的大盘正是适应当地穆斯林生活而制作的外销瓷。这些瓷器多为平折沿,或花瓣形口,或圆形口,均具有成型规整不变的特点。

青花碗的制作也是多样的,有大小之分。如土耳其所藏的青花杂宝纹大碗,碗口径为40.5厘米。碗为花口,腹下收,圈足较小,碗形如此硕大且口沿为花口,变化自如,可见元代青花瓷器的烧造技术之高。元代小碗的烧造亦极为秀美,或为撇口,或为折腰,或为高足。

青花罐的器型丰富,每种器型亦有数种变化,罐有大罐、小罐之别,大罐有高、矮、八棱等式。小罐有敛口四系方形、撇口双系瓜棱形、唇口双系鼓腹式、唇口溜肩圆腹双系式等。

青花壶式多样,有凤流壶、四系扁壶、八棱执壶、梨式壶、葫芦式壶、多穆壶、小执壶等。其他见有杯托、军持、鼎、罐、洗、匝、船形水注、笔架式水盂、器座、瓷塑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胎釉:

元代青花的胎体洁白坚致,与当时的坯土细腻洁白有极大的关系,其圆器类胎体细腻洁白,当为元代御窑之佳品。琢器底部多露胎,砂底,呈现金属斑点或不等的宽旋痕,圆器底部多有乳钉突出。琢器的颈、腹、底与胎体均为横接,除官窑精品外,大多因为各个部分接合不很紧密而露出接胎痕。这可以从高安市出土的六件元青花梅瓶几乎件件腹部均有断璺中得到证明。

元初期青花瓷的釉面呈现色青白,并有透明的玻璃质感。元代末期的釉面呈色较为浑浊,呈色乳白。早中期的青花呈色蓝中暗灰,中晚期青花烧造技术完全成熟,青花发色浓艳,蓝色深沉与鲜艳均有。纹饰绘画清晰优美,釉色透明白中泛青,光润透亮。这时青花瓷使用的钻料有两种,一种是进口青料,另一种是国产青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纹饰:

元青花绘画题材丰富,有植物、动物与人物故事等。元青花装饰内容有作为边饰的图案,如回纹、锦文、龟背纹、变形莲瓣、莲花瓣里加折枝番莲、团菊、牡丹、流云,其他还有缠枝花卉、海涛纹、如意纹、如意纹内加海马、卷枝蔓草等。

作为主体花纹的有以下几类:花卉类,有莲花、水藻、番莲、牡丹、松竹梅、牵牛花、芭蕉、瓜果、山茶花、石榴、葡萄、枇杷、海棠花、栀子花、萱草、灵芝、月影梅花等。菊花多在元青花上出现,以团形折枝花为主,也有缠枝形态,画得含蓄朴实,不争地位与风姿。另一种在元青花出现的很多的是松竹梅。梅花魁万卉,苍松耐岁寒,竹有擎天势,三友四时春。这是士大夫知识分子最喜欢用来表现个人,或一个民族高风亮节的精神体现。元青花瓷器上的松竹梅有的和其他花纹内容组成复杂的画面,也有构图疏朗,潇洒奔放的。制瓷工艺的精湛,青花意境的高尚,使元代的青花艺术达到新的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动物题材有龙、凤、仙鹤、鸳鸯、鹭鸶、鹦鹉、奔鹿、狮子、麒麟、海马、兔子、游鱼、昆虫、孔雀等。日本出光美术馆珍藏元青花双耳龙纹扁瓶上的龙纹苍劲有力,活灵活现。元代青花龙纹绘画较多,龙刻画极为有力,有三爪、五爪两种。

人物故事题材丰富,多为历史故事、仕女人物、婴戏等。如梅妻鹤子、四爱图、昭君出塞、三顾茅庐、蒙恬将军、萧何月下追韩信、单鞭救主、吕洞宾等,这些或是历史故事,或是戏曲小说,或是神仙人物,均绘画精湛。元代盛行戏曲小说,故此类题材亦较为多见。

元青花以文字为饰的器物亦极为别致,如传统的“福”、“寿”和以姓氏、诗词为主题的“春有百花夏有月,秋有凉风冬有雪”和现藏于江西高安市博物馆的青花菊纹高足杯。杯为高足,内外均以青花绘画纹饰,外壁绘画菊花纹,内口沿绘卷草纹,碗心以青花书写草书,“人生百年常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诗句,书写流畅,此类题材当受磁州窑所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辨窑口:

辨窑口,实际上就是鉴定陶瓷的产地。它的要领是把握各窑口陶瓷的工艺特征及胎釉等特征。因各地窑场均使用本地区及其附近地区的原料,且烧成工艺不同,故胎釉特征均不相同。如宋代定窑、耀州窑、景德镇窑均烧印花刻花瓷器,但一为白瓷,一为青瓷,一为青白瓷。这些窑口则胎釉近似,这就要把握各窑的主要特征。如耀州窑和临汝窑均生产青釉瓷器,釉色和花纹十分近似,但耀州窑底足露胎处常留有铁红斑色,临汝窑灰白胎则少有这种铁红色。这是因为二者胎中原料含铁量不同所形成的工艺特征。再如元钧,烧造的很多,浙江铁店胎体轻薄,多为花釉式的蓝色釉面,基本没有红斑,而山西浑源窑则较重红斑,碗中红斑均为对称有规律的十字排列,是其他窑中所未见的。再如黑釉茶盏,建窑胎中含铁量极高,呈黑色厚胎,但磁州窑系及广西兴安窑等则为灰白色胎,而定窑则为白瓷胎。还有山西霍县窑曾仿宋代定窑产品,胎釉均很近似,但霍县窑产品习惯用小支钉支烧,所以在成品上往往留有小而齐整的支钉痕,一般为五个,而定窑多用覆烧,无支钉痕。因此,辨窑口一定要把握各窑场产品的基本特征,尤其要注意把握工艺及胎釉的细微区别。

元青花瓷 在海外的拍卖行情一直很好,回顾元青花瓷拍卖情景,可以总结元青花拍卖多数的天价都是由外国人创下的。 2003年9月在美国纽约举办的拍卖会上,一件元青花龙纹扁瓶以583.15万美元成交,创造了中国瓷器公开交易的新纪录。 2005年7月12日,元代青花瓷罐“鬼谷下山”在英国伦敦以1568.8万英镑(合2.45亿人民币)的价格成交,创中国艺术品拍卖的最高纪录,同时也是亚洲瓷器拍卖价最高纪录。元代青花瓷罐“鬼谷下山”,高27.5厘米、直径33厘米,罐上画的是战国著名学者鬼谷子一行下山的情景,画风细腻,构图取材自同时期的木刻版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