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有无撤市设区计划?》

瑞安有无撤市设区计划?

日前,我市印发了《关于打造千万级常住人口城市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及到2025年市区常住人口达到450万人,加快撤县(市)设区步伐,深入推进温瑞平原一体化。

请问市政府有没有对瑞安撤市设区的计划呢?如有,预计什么时候能实现?

市民政局问政回复

经温州市民政局了解,现回复如下:区划调整关系地方稳定大局,各地都是按照审慎稳妥适度的原则推进的,其审批流程是严格的,审批的权限不在市级。根据国务院《行政区划管理条例》第七条第(二)项规定:“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设立、撤销、更名和隶属关系的变更以及自治州、自治县、设区的市人民政府驻地的迁移,由国务院审批。”

在今后,随着我市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市委、市政府会把握时机统筹研究全市行政区划调整,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回复时间:2020-10-12 17:06

温州都市区建设行动方案》

温州都市区建设行动方案

《浙江省大都市区建设行动计划》,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温州都市区,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为重点,以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为目的,实施创新城市、开放城市、便捷城市、宜居城市、花园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时尚城市八大建设行动,构建“一主两副三轴四带”都市区空间格局,奋力建设我国东南沿海区域中心城市,构建极具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温州都市区。

二、建设目标

对标长三角先进城市,围绕“百万人才、千万人口、万亿GDP”的奋斗目标,打造以国际时尚智造为特色的中国民营经济之都,建设中国时尚产业智造中心、世界华商综合发展交流中心、东南沿海医疗康养中心、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浙南闽北区域中心城市。

到2022年,都市区经济总量达到8000亿元左右,形成都市区、市域、城区3个“1小时交通圈”,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南大门”和对接闽台的“桥头堡”,温州都市区作为全省经济增长第三极地位得到夯实。

到2035年,全面建成充满活力的创新之城、闻名国际的开放之城、互联畅通的便捷之城、包容共享的宜居之城、绿色低碳的花园之城、安全高效的智慧之城、魅力幸福的人文之城和智造发达的时尚之城,跻身全国沿海城市先进行列。

三、总体格局

(一)优化都市区空间格局

1.构建“一主两副三轴四带”空间格局。温州都市区范围包括温州市域、丽水市青田县;核心区范围包括温州市区、乐清市、瑞安市、永嘉县、平阳县、苍南县、龙港市,逐步实现核心区范围市域全覆盖。都市区以“环山、跨江、面海”为主要方向,构建“一主两副三轴四带”的总体空间格局。主中心以环大罗山区域为中心,北跨瓯江与永嘉瓯北、三江、黄田片一体化发展,南跨飞云江与瑞安一体化发展;主中心南北分别以乐清和平阳、苍南、龙港为有力两翼,打造支撑都市区发展的副中心;沿中部沿江发展轴、东部沿海发展轴、西部生态发展轴三条轴,聚力发展沿海先进智造产业带、环大罗山科创产业带、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瓯江山水诗路文化产业带四条产业带,提升都市区产业竞争力。

2.建设浙南闽北赣东都市圈。以温州都市区为核心,涵盖乐清湾区域,构建与台州、丽水紧密联动的温州都市圈。以甬台温城市群连绵带、金丽温城市群连绵带为重点,加强空港、海港、陆港、信息港“四港”联动,推进与台州、丽水、衢州、宁德、南平、上饶等周边地区节点城市的互联互通。以打造温台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为目标,以乐清湾区域统筹发展为重点,建立健全乐清、温岭、玉环为重点的温台合作交流机制,开展温台跨区域发展政策协同试点。以瓯江山水诗路和浙西南生态旅游带建设为契机,加强与丽水、衢州合作,共创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以推动都市圈生态环境协同共治、源头防治为重点,强化生态网络共建和环境联防联治,共建美丽都市圈。

(二)推进都市区协同发展

1.推进主中心一体化。优先打造中心城区核心区,加快“大拆大整”后城市空间全域谋划开发,推动功能性区块、标志性项目、地标性景观建设,打造最能体现温州核心竞争力的城市核心区。加快中心城区“向东面海”发展,深化瓯洞一体化,推进瓯江口和浙南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优化调整东部空间和功能布局。破除现有行政区划分割,统筹谋划和推进资源要素配置、公共设施建设和生产力布局,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深化瓯江两岸和温瑞平原一体化,推动温州中心城区向南北扩展,加速都市区主中心一体化发展。

2.加快建设南北副中心。加快建设乐清副中心,统筹推进柳市新区(柳白新城)、经济开发区、滨海新区、乐清湾港区、雁荡山旅游区五大区块,统筹推进雁楠一体化和乐清湾建设,形成辐射环乐清湾城镇群的门户。培育发展南部副中心,推进鳌江流域一体化发展,聚力建设平阳滨海新兴产业园、龙港新城产业区等产业平台,建设美丽浙江南大门。以温州沿海产业带建设为抓手,整合提升省级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推动县域经济向都市经济转型,推进南北副中心向心发展。

3.打造西部重要发展极。加快永嘉、文成、泰顺、青田县城建设,推动县城和中心镇联动发展,大力推进人口向县城和中心镇集聚。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差别化推进中心镇建设,因地制宜推动小城镇发展,有序推进边远村镇整合集聚发展,建设各具特色小城镇。以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和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抓手,全力发展全域旅游、休闲度假、康养体育等重大产业项目,推动都市区生态功能板块后发崛起。

(三)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

1.加快城市有机更新。高质量、高标准改善城市居住条件,加快市区3万亩的重点拆改区块“清零”,启动老旧住宅小区改造,实施市区新一轮安置提速行动。滚动实施中心城区工业企业三年搬迁改造计划,基本完成限制发展区范围工业企业搬迁,实现市区工业企业向平台集聚。推进海绵城市和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建设,突出以中央绿轴、浙南科技城、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浙南产业集聚区等合计79平方公里重点区域改造。综合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推进市区道路综合整治,开展城市道路绿化亮化美化提升行动。

2.优化提升城市功能平台。加大“两线三片”和17个区级重点区块开发及有机更新力度,高水平推进七都区块开发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经得起检验的传世精品之作。集中力量推进滨江商务区、中央绿轴、高铁新城、瓯海南部新区、东部综合交通枢纽、瓯江口新区、浙南产业集聚区滨海新区、瓯江北岸城市新区、温州北高铁枢纽建设,促进城市布局调整和功能提升。加速现代城市十五类功能要素配置的支撑性项目落地,建设20个都市区标志性建筑(街区),打响“大建大美”新名片。

3.发展壮大城市经济。大力培育发展“四新经济”,实施城市经济新业态培育行动,市区新业态增加值年均增速15%。大力实施服务业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行动,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制定实施中心城区楼宇经济发展规划,打造地标性的“楼宇群”“楼宇圈”。推进城市开发建设与城市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城市经济体系。

四、重点任务

......

9.打造综合高效的门户枢纽。规划建设铁路温州东站、机场综合交通中心、T3航站楼和第二跑道,构建多元立体的东部综合交通枢纽。推进温州北高铁枢纽规划建设,完善周边集疏运路网,谋划都市区南部综合交通枢纽。深度融入全省海港一体化发展,强基扩能推进温州港转型升级,建设成为辐射浙南闽北赣东区域的重要枢纽港和东南沿海极具影响力的国际邮轮港。以铁路、空港、海港枢纽为核心,建设高铁新城、临港经济区、临空经济区等交通枢纽经济区。

10.建设多向辐射的对外大通道。通过直通高铁、加密高速、提升航道等,着力增强都市区北向(沿海)、北向(融杭)、西向(沿瓯江)、西南向(沿飞云江)、南向(沿海)五大通道对外辐射能力,加强与台州、丽水、宁德等周边地区的互联互通,强化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建成杭温高铁一期工程,规划建设甬台温福高铁、温武吉铁路,构建“521”高铁时空圈。建成甬台温高速复线、龙丽温高速,规划建设温义高速,提升区域辐射能力。谋划推进城际轨道交通延伸、瓯江高等级航道及江海联运等项目建设。

11.构建互联互通的内部交通网。建设“一环一绕九射”高速公路网、“七横七纵”快速路网和“八纵六横”干线公路网,着力形成都市区“1小时”骨干道路网。建成金丽温高速东延线,规划建设瑞平苍高速(南连)、泰苍高速、文青高速、乐永青高速,加密高速互通,打通枢纽节点,构建都市区多圈层快通达交通网。完善城市路网结构,探索实施穿城区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市政化改造。深入实施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工程,促进区域交通循环系统顺畅运行。高水平建设通乡(镇)、通景路网和旅游线路,打造“海陆空”立体的美丽经济交通走廊。

12.创建极具特色的公交都市。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加快构建以市域铁路、地铁、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基础,社区巴士为微循环的公交体系,推进实现都市区公交一体化。规划建设地铁M1线、M2线和市域铁路S3线一期工程,加快建成市域铁路S2线。加快推进市域铁路城际联络线温州与丽水青田连接方案编制工作,和台州连接线规划建设工作。按照“最多换乘1次”要求,加快10条共200公里BRT成环成网建设,实现BRT网基本覆盖都市区公交核心客流走廊。

......

瑞安在温州大都市区中的位置!

大都市区是区域经济和城市化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高级功能形态。全面实施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是浙江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大都市区是大湾区的主引擎、大花园的主支撑、大通道的主枢纽,更是浙江现代化发展的引领极。2019年1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实施《浙江省大都市区建设行动计划》,提出高质量推进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区建设,打造参与全球竞争主阵地、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浙江现代化发展引领极,努力成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金南翼。为此,建设好温州都市区,既是省委省政府殷切期盼,也是温州市委市政府奋斗目标,更是900多万温州人民的“都市梦”。

一、找准都市区战略方位

融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全球城市和区域竞合发展的大趋势。当前,对于温州都市区建设最核心、最紧要的战略就是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长三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代表中国改革开放的新高度、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高度、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新高度。接轨长三角,就是接轨国际化、接轨高质量。2019年6月,国家发布《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温州被列为27个中心区城市范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为此,温州都市区建设必须深度融入长三角,搭上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快车,全力打造长三角南大门区域中心城市,在新一轮全球国际分工和合作赢得一席之地。

巩固提升浙江坚实“铁三角”地位。加快建设温州都市区是浙江省培育经济增长第三极、打造“铁三角”的迫切需要。浙江省大都市区行动计划提出,温州要打造以国际时尚智造为特色的中国民营经济之都,建成中国时尚产业智造中心、世界华商综合发展交流中心、东南沿海医疗康养中心、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浙南闽北区域中心城市。目前,长三角区域已有6个城市GDP过万亿,其中省内杭州达到1.35万亿元、宁波达到1.07万亿元。为此,温州要铆足干劲冲刺“千万人口、万亿GDP”,站稳浙江“铁三角”地位,比肩长三角先进城市。

二、拉开都市区战略框架

突出中心城区首位度提升。近期,市委出台了《全面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决定》,提出坚持以中心城区为龙头,引领带动全域整体转型、协同联动、全面发展。为此,要优先打造204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核心区,加快“两线三片”有机更新力度,打造最能体现温州核心竞争力、最能彰显温州特色、最能代表现代化水平的城市核心区。要谋划好绕城高速环线内1200平方公里区域发展,集中力量推进瓯江口新区、滨海新区、瓯江北岸城市新区、高铁新区等10大城市功能区建设,着力深化瓯洞一体化发展,优化调整东部空间和功能布局,推动城市精彩蝶变。坚决破除现有行政区划分割,统筹谋划和推进资源要素配置、公共设施建设和生产力布局,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

注重都市区空间协调发展。浙江省大都市区行动计划提出,温州都市区范围包括温州市和丽水青田县。温州都市区建设,按照中心能级提升、向东面海发展、向南区域联动、向西沿线推进、向北跨江协同的发展思路,构建“一主两副三轴四带”都市区空间格局。具体来说,以环大罗山区域为中心,北跨瓯江与永嘉瓯北、三江、黄田片一体化发展,南跨飞云江与瑞安市一体化发展,打造“一山跨两江”空间结构;主中心南北分别以乐清、平苍为有力两翼,积极培育产业和区域服务功能,打造支撑大都市发展的副中心;沿“中部沿江发展轴、东部沿海发展轴、西部生态发展轴”三条轴带,聚力发展沿海先进智造产业带、环大罗山科创产业带、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瓯江山水诗之路文化产业带四条产业带,提升大都市区产业竞争力。

谋划辐射浙南闽北赣东都市圈。国务院明确温州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商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城市定位。浙江省大都市区建设行动计划提出,以温州都市区为核心,涵盖乐清湾区域,构建与台州、丽水紧密联动的温州都市圈。温州要以都市区为核心,以甬台温城市群连绵带、金丽温城市群连绵带为重点,加强与台州、丽水、宁德等周边地区节点城市的互联互通,构建辐射浙南闽北赣东温州都市圈。

三、提升都市区功能品质

增强都市区核心功能。建设温州都市区,要着眼于增强城市核心功能,不断提升城市能级。要聚焦商务、科创、文创、智造、开放、宜居等核心功能,着力实施“创新之城、开放之城、便捷之城、宜居之城、花园之城、智慧之城、人文之城和时尚之城”八大行动,建成现代化“五美”新温州,跻身全国沿海城市先进行列。发挥标志性工程对于大都市区建设的引领支撑作用,重点实施轨道都市建设工程、地下空间全功能开发工程、城市有机更新工程等十大标志性工程,推动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根据现代城市发展规律,落地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地标、未来社区等十五类现代城市功能要素配置,提升城市功能、展示城市形象。

塑造都市区特色风貌。超前布局城市的空间结构、设施网络,注重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建设的留白增绿,构建疏密有度、错落有致、显山露水的城市界面。围绕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城市特色风貌管理,彰显“东庙、南市、西居、北埠、中子城”的古城山水格局特色。发挥国家气候标志品牌效应,推进环大罗山—三垟湿地公园、东海滨海带、瓯江—塘河城市生命带建设,着力打造长三角生态福地。高标准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区、海洋生态建设示范区等创建,打造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文明城市、森林城市的升级版。聚焦一江(瓯江)、一河(塘河)、一岛(江心屿)、一路(瓯海大道)、一街区(五马历史街区)等关键节点,高品质建设“不夜瓯江”“江心屿诗岛”“月色塘河”等月光经济休闲街区和产业带。

打造最具幸福感城市。建设都市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使城市真正成为人们高品质生活的美好家园。进一步提升大都市区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健康、休闲等公共服务一体化水平,推进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补齐公共文化设施短板,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100米”,建设“书香社会”“墨香温州”。着力构建步行15 分钟可达的城镇社区公共服务圈,高质高效推进一批未来社区建设,积极开展老年宜居社区和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推行大都市区市民卡、医保卡、健康卡、交通卡“一卡通”,提升大都市区同城化共享水平。

以“温瑞一体化”为核心的温州都市区

温州都市区规划纲要

提出以“温瑞一体化”为核心

《温州都市区规划纲要》,提出环绕大罗山-三垟湿地形成中心片、东片、瑞安片三大城区,强化联系和协作,整合提升国际化功能,形成都市区主中心一体化发展格局。

2018年8月,在温州都市区整体统筹发展上,我市近期开展了全面、细致的行政区划调整效果评估调研,为下次调整提供充分的参考依据。

温州都市区规划纲要,提出以“温瑞一体化”为核心,重构温州都市区空间格局;以“四区联动”为抓手,提升中心城市能级;以“河口区域”为重点,强化相邻地区的协同发展;以“同编协审”为突破口,建立都市区统筹协同机制;以“公交一体化”为先导,提出一揽子实施行动计划。

关于“温州市市辖区扩容和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建设”的建议我们已经收到。经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调查了解,现将答复意见回复如下:

关于市辖区扩容:我局已将都市区能级提升作为本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重要研究对象之一,未来都市区范围将在本次总规中予以明确。

来源:瓯越城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