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见到来省城培训的吴君,他是我在省教育学院读专科时的同学。

二十多年没有见,吴君人老了,胖了,头发少了,多了老成持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4年,我们在省教育学院进修专科。那时,一个班100多名同学,来自全省各地,有一个特点,都是在职教师,大部分是中师毕业,个别是中专方面的护理专业毕业,转行进了教育。

那时,我认识了吴君,交流后得知,我们虽然不是同县,竟然是邻乡。因为我们两个都在各自县里偏僻乡镇上班。

那年,吴君20岁。他说,自己曾经是全乡镇的第三名,和第二名只差一分,考上中师。因为全乡镇只有两个公费指标,他读的自费。父亲卖了家里的两头耕牛,才给他凑齐了学费。

中师毕业后,吴君在乡村学校教了两年书,给校长送了两件好酒,才得以报名参加成人高考。拿到录取通知书,又给校长送了两件酒,才放行来这里读书。

我和吴君的经历,大致相同,也是中师毕业,来教育学院进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省教育学院的学习风气非常好,许多同学进来后就下决心考研究生,努力的学习英语。吴君也是其中之一,是我们班学习最努力的一个。

可是,在毕业时,吴君选择了回乡上班。原因是女友报考了两次成人高考,没能成功考取脱产学习,改成了函授。本来要女友一起进修考研,爱情诚可贵,他没有了考研究的动力,要回家教书了。

那一别就是二十多年,其间,吴君和我联系,说他办了一所民办学校,想从省城进一些课本和辅导书籍。我在这一行业没有熟人,也没有帮上忙。

聊起现状,吴君说,毕业后,和一位朋友办了一所民办学校,没有成功,就回到公办中学校继续教书。现在,乡村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少,几年前,自己从乡中学校调到一所乡村小学校,就是老家村头的学校。他们两口都在这所学校上班。

吴君是这所学校的校长,而这所学校只有18个学生。上一个学期,还没有这么多人。不过,有规定,只要不超过一百人的学校,上面都按100个学生名额下拔经费。

我有点疑惑,你们俩口,都是中师毕业,有专科本科文凭,怎能在乡村学校教书。吴君笑言,我在乡村学校,上课教书又当校长,爱人在乡村学校的课不多,还能在县城的私立学校代课。收入也不少。

聊起孩子,吴君非常得意,我们县一高,是全国有名的高考牛校,两个孩子就从那里毕业,一个考上北京的重点大学,一个考上海的重点大学。大的是一个女儿,现在正在读研究生。

吴君说,两个孩子都不愿意读书师范专业,我也不强求。我们当了一辈子的教师,也干的够够的。

虽然不到50岁,吴君说,自己多年前就已经评上了中小学一级教师,这个职称在乡村学校,基本上已是最高配置了,除非特别有追求者,可以参评高级教师,多数老师就此打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君来省城培训,就是想学习提高,看能不能再升一下职称。涨一级职称,工资就能提高一两千元。这是一件非常划算的事。

其实,我们这里的老师工资,高级职称也就五六千元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