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不少的抗日神剧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日本军帽的两边是有两块布的。这两块布耷拉在耳边,看起来很滑稽,这两块布是做什么的呢?难道这就是大和民族的审美吗?就只是单纯地为丑化日军吗?当然不是。

这两块布虽然丑是丑了点,但是其作用确实不小。不仅仅是为了甄别是我方军队还是地方军队,更大的优点其实有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用一:防止蚊虫叮咬

军帽上加上布最早并不是日本军队想出来的,而是法国北非军团使用的,在沙漠地区可以防止阳光灼伤后颈,并可防蚊虫叮咬。因为北非军团的作战地在北非,面对极端酷暑的天气,士兵们不得不在颈后加上一层“防晒防叮咬”的布。

后来,这种布渐渐延伸到耳朵的两侧。但是,因为一整块的大布不通风,于是这种帽子就又进行了改良,从左边耳朵绕道右边耳朵的布被剪成了四份。这就是军帽的3.0版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我们在影视剧里看到的垂在日军两耳的布,就是根据中国温和的天气改造出的4.0版本。因为中国的阳光不像北非那样毒辣,所以为了降温,以及省一些军费,军队就把后面的两块布剪掉了。而中国的蚊子很多,为了防叮咬这位于两侧的布也就在军帽里保留了下来,这样的绿色军帽也就成了日本兵的标配。

这两块布不仅可以区分出地方军队还是我方军队,还可以防止蚊虫叮咬。于是日本人宁愿丑化自己的形象,也要加上那两块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垂帽或者“屁帘”

对于日军来说,防蚊要比外表重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的军队还统一给这样的军帽起名为“垂帽”。

至于防晒防虫在战争中的意义,小学的语文教材里就有提到过——贺龙的草帽记。为了防晒,日本兵们也是什么也不顾去捡拾草帽,最后反而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但是因为它实在是太过于不忍直视,加上中国人对日本侵华的不满,给日本的这种特有的军帽的两块布起名叫“屁帘”。至于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有一部分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它太丑了,丑得让人想到屁帘。那种一旦放屁就会扇动的帘子,是不是突然就有“那味儿”了?这突如其来的通感之法,让人不禁感叹中国人民的智慧。这里的“屁帘”竟还有了些雅俗共赏的意味。

当然,现在的我们很多时候都是被那些国产神剧误导了。在电视剧里,我们可以看到不管大大小小的日本军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戴了这种垂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用二:保护士兵的耳朵

但是在事实上,戴这种垂帽的只有打游击战时候的日本兵。不仅如此,这两块布还可以在关键时候用来保命,比如战场上枪林弹雨,很多时候都会在身边发生爆炸,而这种爆炸的声响会直接震破耳膜,一旦失去了听觉,在战场上就很容易丧命,而带了这块布,就可以减弱来自枪响或者爆炸的声音,从而保护了士兵的耳朵。

在平时,日本兵会将那两块布取下来的——因为实在是太热了,而且也实在是不美观。其实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日本兵也是不希望打仗的,可恨之人也有可怜之处。又有多少人愿意每天打来打去呢?

同样不美观的还有日本兵的一小撮胡子,这胡子又有什么来头呢?是艺术的加工还是确有此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板刷胡

答案是确有此事。这胡子还有一个特别形象的名字——板刷胡。这种胡子是由希特勒首创,故事发生在一次吃饭,希特勒发现将胡子剃成这样方便吃饭。因为是希特勒的造型,当时很多德国的狂热分子也就开始跟风,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也为了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后来这种胡子流传到了日本,日本人特别喜欢这样的胡子,于是这样的一撮小小的“板刷胡”也就在日本军营流行起来,成了后来日本军的标配。

毋庸置疑的是,从中国的审美来说,很少有人会理解这样奇怪的造型,就像当年列强理解不了清朝的辫子一样。

这就是典型的文化差异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虽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待同一事物会导致出不同的看法,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学会接受。哲学上有一句话:“存在即合理”。

既然它已经存在了,那么就算再看不惯,再想嘲笑,也不要不尊重。当我们不尊重文化的时候——不管是自己的文化还是自己的文化,我们是在燃烧自己为数不多的修养。即使再不理解,那也只能是未知全貌,不予评价。

其实,换一种角度想,虽然我们欣赏不不来它们的美丽,但是我们可以欣赏它们的好处。

日本士兵的军帽,丑是丑了点,但不至于一无是处。

文 | 国学大观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