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故事是真的,所以不能用真名。

故事一、

小钟是一位70后,应该是1975年的人。

小钟弟兄两个,小钟为兄,弟小他一岁。

钟兄学习好,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考试没有得过第二,每次都是全班第一,年级第一,全镇统考,钟兄还是第一。

钟弟是哥哥的陪读,哥哥上一年级,他也跟着上一年级,哥哥考第一,他也考第一,他的第一是倒数第一。

到了初中,钟弟成绩有些改观,在班里是中等水平。

1990年,钟兄弟俩个同时毕业,参加中考。两个人同时报考了师范,又报考了高中。钟兄考上了中师,钟弟考上了普通高中

在县农业局上班的父亲做了一个决定,让考上高中的钟弟代替去上中师,而让考上中师的钟兄去了高中。通过关系,父亲将钟兄转到县里的重点高中。

三年后,钟弟回到乡村学校教书,钟兄考上西安交通大学。

钟兄大学毕业后,又读研究生,留在一线城市工作。钟弟在乡村学校,顺风顺水,现在是一中学校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事二、

1988年,初中毕业生小师,考上了师范学校。

小师高高的个子,班主任非常器重,让他做体育委员。

读了不到一个月,班主任把他叫到办公室,说有人举报你,说你是初三复读生,没有上中师的资格。按照当时的规定,只有应届初中生才能读中师。班主任说,你必须退学。

小师有些沮丧,班主任说,你回去可以上高中。你的成绩不错,我认识你们县一中的副校长,给你写一封信,你上高中考大学,说不定是件好事。

高中三年,小师学习努力,最后,小师考上了北京的重点大学,工作一年,又考上上海一所大学的研究生,现在大学教书。

感谢我的冤家,小师说起这事,都会这样自嘲。如果中师毕业,他知道一辈子可能也走不出大平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事三、

30年前,小吕中考全校第一,报考中师。

小吕想报考中专,父亲说,你妈妈是民办教师,能加20分,你报中专,选择邮电、农校或者水校,你加不了分,有的同学能加分,你就可能被涮下来。

结果,小吕还是被涮下来了。

因为,当年同时考试的几位教师子女,发现小吕是复读生。

当时,全镇只有一名公费生指标,镇教育办主任的儿子是第二名,校长把小吕的父亲叫到学校,说有人举报小吕,说他是复读生,不符合报考中师的标准。

小吕的父亲说,第二、三、四名都是复读生呀,难道大家都不上吗?

校长说,别人是不是复读生,我们都没有证据,但是,你家孩子去年参加中招考试,有家长提供了考试成绩和信息,还写了证明书。

校长说,我们有一个办法,把你家孩子的照顾分去掉,刚好排第四名,可以上一个自费生。也算对此事有了说法。

小吕父亲明白,校长这是给镇教育办主任的孩子扫清上公费的道路。他坚决不同意。说,我们不上中师,也不上自费。

最后,小吕因为是复读生,没有被中师学校录取,小吕的妈妈无数次的埋怨父亲,不让孩子报中专,拗劲,影响了孩子的前途。

小吕倒也不怨父亲,自个去读高中了。三年后,小吕考上广东的暨南大学,毕业后考入公务员。现在广州上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笔者在中师学校读书时,对于中师生中个别的顶替情况,也有所耳闻,但是,中师生的主流,是初中的优秀毕业生。这三个错过中师学校的人,都有一个不错的前程。这个前程,中师真的给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