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的小伙伴读书这么多年了,应该都意识到了做笔记的重要性,但是许多小伙伴们说他们做笔记的速度非常慢,十分浪费时间。

那么要不要停止做笔记呢?只用学长学姐的笔记可不可以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看看笔记这个事情。

一、做笔记慢的原因

1、写着写着跟书上一模一样,成了抄书

这种情况非常常见,有两种原因,一是不擅长做笔记惯有的记笔记的习惯方式就是大段大段摘抄;

另一种就是过于一丝不苟,觉得书上的内容都很重要,不完整的记下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似乎总不那么放心,于是乎,写着写着,笔记就成了抄书!

笔记贵在精而不重量,把厚厚的书籍变成简短的要点才是考研笔记的本质要求,其他的东西应该存在你的脑海里,考试时让笔记调动出脑海里的知识。

2、我的笔记全面覆盖考研知识,上岸妥妥的

这类情况过于一丝不苟,恨不能把所有知识点都囊括殆尽,尤其是某些考研文科专业的同学,一个名词解释洋洋洒洒整合数十个不同的释义,最后一本本笔记,都快超出了参考书的厚度。

的确,认真踏实的态度感天动地,却不值得推崇,因为现实是——看不完也记不住,而且这类同学往往存在着共性的问题,说到某某考点,都脱口而出“我笔记上有/我整理过了”,但可惜考研不是开卷......

考研笔记要详略得当,毕竟应试和求知是两回事,无所不包的美好初衷最终会被时间和效率打败。

二、正确高效做笔记

1、做笔记的方式

(1)手写

活页本,新笔记随时装纸更新,旧笔记可以卸下来复习,不用每次都一大本,很方便。

一方面可以记在卷子上,比如对于一种题型、句子或是单词,笔记记在对应位置上,方便我们知识联系实际,可以明确各个知识的出题点,加深对学习知识的理解。

而且知识要多次温习,如果每次温习都要查阅笔记本,无疑是比较麻烦的,所以直接写在卷子上有它方便之处。

另一方面可以记在笔记本上,空间比较大,知识点比较集中,复习时不会担心是不是忘记了哪个部分!但是一些同学会担心记在笔记本上会花费额外的时间,这时你可以用方格纸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做笔记,就避免了整句整段摘抄,逻辑条理又清晰,而且整理到而且这更符合大脑运作的规律。

(2)app

需要看的书比较多的话,用ipad性价比是很高的,电脑也可以,但不太方便

1)思维导图

XMind字很小,你在XMind中打开,可以放大看其中的内容。另一个思维导图工具是MindManager,但趣味性不足XMind。

2)pdf笔记

印象笔记×扫描全能王

2、分阶段的记笔记

21和22的小伙伴都可以借鉴一下以下方法——

前期考研笔记整理的思路应该是:通读全书,建立框架。泛读后可根据自己理解的情况,将所有你认为重点的、难点的部分做以摘抄。这部分一般耗时较久,但是非常重要的基础阶段。

中期考研笔记思路就是:结合考纲,专注技巧。在结合考纲的同时根据历年出题规律,对可能出题的知识点进行提炼,同时按照考试题型进行分类整理。

最后冲刺阶段:将知识点系统化,理论联系实际。

笔记不仅仅是抄书,做笔记实际是一种将知识点内化的过程,做过之后能够真正运用到答题之中才是要义。在已经做好的笔记上加上哪些知识点可以被串联起来考察,最重要的就是融会贯通。

通常真题的论述或者简答题涉及的知识点,往往分散于专业课的各个参考书中,研究这些题目可以将原本独立于各个书本中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也会为总结知识专题提供思路和方向,使涉及的各种知识网络化、系统化。

三、记笔记的步骤

1、列框架

首先列好自己的记笔记的大致框架,就像是写作文之前要列一个大纲一样,写出你的大致框架。

2、填内容

这里会有人开始打字了,但是,打字和抄书没有什么分别,正确且高效的方法应该是这样。

(1)先找一份自己喜欢的答案(或者最好的答案),来源是百度文库、百度搜索、学长学姐笔记(纸质档)、学长学姐笔记(电子档)、圣才笔记等等。

(2)如果这份答案是电子的,直接复制粘贴;如果在纸上,直接用手机扫描识别文字。

(3)修改,可以是错别字,也可以是排版。

(4)仔细读其他资料的答案,补充到这份答案中。(这一步才是type,但是任务量很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