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孩子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稍微受到家长或别人的批评就情绪低落,或者发脾气。这类孩子往往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受到批评,而且他们的抗挫折能力也比较弱。所以如果家长想要通过批评来改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还要考虑到孩子的受挫能力,如果批评比较激烈,没有顾及孩子的接受程度,就可能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跟大人对着干。所以,家长批评孩子时要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

还有的完全舍不得批评自己的孩子,这也是要不得的。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孩子从小没怎么挨过批评,在一片赞扬声中长大,就会很容易变得自以为是、蛮横无理。长大后也接受不了任何批评,稍微有点批评,他们的心情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可见舍不得批评孩子,对其心理发展便没有什么好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孩子在小时候学会接受批评,并根据批评来改善自身,对孩子塑造健全人格具有积极的意义。家长不要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因为舍不得而不批评孩子,孩子受到批评是一次进步的可能,更是一种对心理张力的锻炼。家长们不仅要尽可能地撤销自己保护伞的作用,让孩子自己接受批评,还要有意识地让孩子既听到正面肯定,也听到反面的批评。因为只有孩子了解自己的不足与优点的时候,才能完整立体地认识自己。能接受批评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具有更加平和的心态以及更较强的抗挫折能力。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免不了受到指责和批评。但在批评的时候,大人们要注意,对孩子说话的语气一定要温和,不要让孩子感受压迫,并且要以更多的表扬为前提,这样孩子就会更容易明白为什么受到批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有意识地让孩子听到批评。对孩子进行表扬之后,更要以温和的语气指出孩子的“美中不足”之处。这样做会帮助孩子意识到批评和表扬是同样常见的,培养他们正确面对批评的心态。

2.批评时尽量不要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做错事后,自己可能也已经意识到错误而正在懊悔,此时家长应先对孩子做得好的方面给予肯定,然后再指出做得不对的地方,语气要平和,注意尽量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3.批评孩子时,要就事论事,只谈当下的事。批评要就事论事,不要批评孩子的人格,也不要翻旧账,否则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也会造成孩子对批评的抵触,更重要的是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认识,认为自己一旦做错事,就不容易改变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印象了。

4.鼓励孩子为自己辩解。家长进行批评的时候,孩子如果认为不符合事实,会及时本能地进行辩解,这时家长要耐心倾听,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见解。这有助于家长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也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但这并不是让孩子推卸责任,而是让孩子实事求是地面对自己所做的事情。

5.批评时要明确地指出孩子做得不对、不好的地方,并指出家长期望孩子怎样做。这会让孩子更加明白受到批评的原因,也知道该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参考书籍:《儿童行为心理学》 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