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处云贵高原的赤水河汇入长江

蜿蜒1800余公里从上海入海

山的这一头,河的这一头,是赤水

江的那一头,海的那一头,是上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深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不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充分发挥赤水竹编“非遗+扶贫”“非遗+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10月10日,由遵义市文体旅游局主办、赤水市文体旅游局和赤水市文化馆承办的非遗助力脱贫东西部协作竹编技能推广培训班在赤水市“极竹堂”非遗竹编产学研基地如期开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遗处精心组织与安排下,上海大学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为此次助力脱贫东西部协作竹编技能推广培训班送教上门。PACC带领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夏寸草、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竹编传承人丁春梅来到赤水,为当地留守妇女、精准扶贫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和待业青年等带来理论与实践的课程。这也是上海对口援建遵义非遗扶贫方面的重要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赤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陶兴国,赤水市文体旅游局局长姚星富,上海大学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公共教育主管、非遗研修班导师郑珊珊、赤水市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竹编工艺传承人杨昌芹在开班仪式上致辞。活动中,市领导对上海对口帮扶力度表示感谢的同时也对竹编工艺未来发展寄予美好期许。郑珊珊介绍了近几年上海大学与赤水地区的浓浓情谊,以及上海大学帮助赤水非遗技艺进行创新转化的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培训班招收留守妇女、精准扶贫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和待业青年共计70人,通过向群体进行理论教学、现场教学、技能实操等形式进行培训,达到“培训一人,帮扶一家”的目标,有效推动新形势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这也是上海大学传统工艺工作站的又一次工作的推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大学竹艺研修班学员、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竹编传承人丁春梅正在为学员讲解道明竹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