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史实:宋朝发生过两起“黄袍加身”,另一起太过山寨

中国智慧的最大特点就是“圆”,圆融或者圆满。

例如,人们既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又会说“知足常乐”,别干“人心不足蛇吞象,当了宰相谋皇上”的傻事。让人生次次“升级”固然是好事,但倘若贪得无厌,则往往会自找没趣,甚至是惹来滔天大祸。

公元960年,赵匡胤通过武力政变,在陈桥“黄袍加身”,成为了宋太祖。自古以来“成者王侯败者贼”,因为赵匡胤的这次“更上一层楼”成功了,所以赵匡胤本人以及这次被史书称为“陈桥兵变”的历史事件也是正面形象和励志典范。

然而时隔265年之后,又发生了一起“黄袍加身”事件,主角虽然不可能是赵匡胤,但却是赵匡胤的子孙。可悲的是,这次“黄袍加身”并未能如同宋太祖那般彪炳史册,反而成了一场闹剧和反面教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书人卖关子,总喜欢来套“从小没娘,说来话长”之类的说辞,但凡事都有个前因后果,所以宋朝这起山寨版的“黄袍加身”,还得从根苗处方能说得明白。

公元1168年,宋朝的第13位皇帝、宋宁宗赵扩即位。宁宗是个相当凄凉的皇帝,因为古人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宁宗的妃嫔们前前后后共给他生过八个儿子,但生一个夭折一个,最后没有留下一个皇位继承人。

为了延续国祚,宁宗不得不按照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在赵家的宗族里面收养了一个,赐名叫做赵竑,并且在大臣中挑选德行、学问最优秀的人作为赵竑的老师,教授他学问和治国之道。

赵竑当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就连朝野上下也都清楚,将来赵竑继承皇位当然是铁板钉钉的事。面对突如其来的乌鸡变凤凰,大多数人会得意忘形,更何况是做皇帝的好事从天而降,所以赵竑很是得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得意无可厚非,但得意不可忘形,更不能得意就猖狂。赵竑得意之余,无意之间得罪了一个最不该得罪的人——当朝宰相史弥远。当时的史弥远深得宋宁宗信任,权倾朝野。理所当然的,这样的权臣也最容易遭朝里其他同僚的忌恨。

反对者们处心积虑地准备对付史弥远,明者来当然有点“螳臂当车”,所以就暗暗地拉拢人才、培植势力,以便到了关键时刻给史弥远致命一击。

赵竑是没有封号的“准太子”,反对势力当然不会轻视这只“潜力股”,一来二去,赵竑就被反对者们拉到了自己的队伍里。当然了,史弥远也绝非是傻瓜,他当然明白赵竑的地位,所以也使出了浑身解数拉拢。于是,当事人赵竑就成了明面上两家争抢的“香饽饽”、暗地里被夹到了“拉锯战”之中的战利品。

赵竑有文艺范,喜欢弹琴,史弥远就千挑万选了一名容貌艳丽、琴技高超的美女送进宫。一招美人计,赵竑就很快被石榴裙绕得晕头转向了。迷恋也就罢了,赵竑不但将情感全部倾诉给了这个美女,就连军国大事、个人心思等很多关乎国家命运、身家安危的机密,也毫无遗漏地“告白”给这个美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稍微有点头脑的人都会明白,这美女绝对是史弥远安排在自己身边的“情色间谍”,但他丝毫不加防备。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赵竑虽然是从皇室宗族里精心挑选的,但毕竟还是太过幼稚,做人处事还是相当地“嫩”。

有一天,赵竑与这位美女两情相悦、忘乎所以之际,拉着美女温润如玉的小手,指着地图踌躇满志、豪气干云地说:“有朝一日我继承大统,就把史弥远这个奸臣流放到海南岛去,免得我看见他心里不舒服。

这句话自然很快就传到了史弥远耳朵里,史弥远惊慌万分,出于强烈的求生欲,就开始打算如何除掉赵竑以自保。公元1224年8月,宋宁宗病入膏肓,生命垂危。然而,由于赵竑并非宋宁宗的亲生儿子,所以面对奄奄一息的宋宁宗,赵竑居然没有表现出为人子、为人臣该有的关切和悲伤,反而喜滋滋地等着宁宗驾崩、自己即位。

而深谋远虑、手段老辣的史弥远却在这个时刻,快马加鞭、紧锣密鼓地干着另外一件事。史弥远派出亲信,将赵家宗室的另外一个名叫赵昀的人接到了京城,并且火速办理好了皇位继承的所有手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初是乌鸡变凤凰,转眼之间凤凰又被打回了乌鸡的原形。在史弥远的操控之下,赵竑从“准太子”、“准皇帝”变成了济王,并被勒令离开京城,前往湖州居住。

人是个奇怪的动物,但凡是很遥远的东西,哪怕是多么珍贵稀罕,得不到也不会令人痛苦;最痛苦的,莫过于得而复失,或者说触手可及,却眼睁睁瞬息失去。成为济王的赵竑,此时此刻的悲苦是可以想见的。

悲痛之余,赵竑也不甘心、不死心,在默默期盼着上天再给他一次机会。就好比《大话西游》里至尊宝的那段经典台词:“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对那个女孩说‘我爱你’,如果非要给这份爱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赵竑的机会居然很快就来了。赵竑在湖州待了没多久,湖州有两个不安定分子——一个名叫潘壬,一个名叫潘丙,放着太平日子不过,两个人纠集了一伙渔民和士兵开始造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潘壬和潘丙的造反的确有点无事生非、一时冲动的意味,因为这两个人人马都拉起来了、旗帜都打起来了,却没有搞清楚自己为什么要造反,造反的目的是什么。

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更何况造反这般大的事,没有一个合理合法的名义怎么张罗?两个没头脑,再加上一帮子狗头军师,三下五除二一商议,居然就想到了被贬为济王的赵竑。赵竑曾经不是“准太子”么,咱就以扶太子即位为名造反,似乎也说得过去。

这伙人事先也不托人找赵竑商量商量,甚至一个招呼也不打,居然是趁着夜色,搞了一个突然袭击,杀到了赵竑的济王府。济王府哪里经过这样的阵仗,很快就被攻陷,造反者们从水井里一把拉出了战战兢兢、面无血色的赵竑,然后给赵竑身上披了一件黄色的戏服,跪地就拜,口称“万岁”。

赵竑虽然糊涂,也被潘壬、潘丙的莫名其妙吓得够呛,但造反当皇帝这是何等大事,这是抄家灭门的弥天大罪啊。再怎么糊涂的人,面对掉脑袋的事也不敢含糊啊,于是就坚决拒绝造反者们的跪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赵匡胤的九世孙,他当然清楚当年他的先祖赵匡胤当年陈桥兵变的事。当年人家之所以能够凭着一件黄色衣服就当了皇帝,开启一个新的朝代,是因为人家手握重兵,妥妥地凭实力说话啊。

为了消除赵竑的疑虑,潘壬、潘丙就开始安慰赵竑:“临安距离湖州不过就是200里路程,我们现在手头有20万精兵,用不了几天就可以杀到临安城,活捉了权臣史弥远。到时候你就可以安安稳稳、名正言顺地登基当皇帝了”。

赵竑的“嫩”再一次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二潘”的一番忽悠让赵竑信心百倍,那个沉默已久的帝王梦又开始在心里熊熊燃烧了。他不但同意了造反者的请求,而且当夜就草拟檄文,列举了史弥远的种种罪状,派人连夜分发各处。

等到忙完这一切,天色已经放亮,赵竑揉揉布满血丝的眼睛,振奋精神走出房门,打算“御览”一下这支有20万之众的“拥立”队伍。等到走出房门,赵竑顿时傻眼了,曾经令他踌躇满志、信心百倍的、所谓的20万精兵,如今全部集中在院子里:稀稀拉拉、奇形怪状,一帮乌合之众,数来数去不过一百来号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时刻赵竑才明白自己又当了一次傻瓜。所谓急中生智,赵竑这次表现得异常机灵,他当即转身,第一是安排家里人给朝廷发奏折,报告这里的反情;第二是召集家将、家丁,三下五除二就亲手剿灭了潘壬、潘丙的叛乱。他这么拼命,也不过是为了将功折罪,在临安那边争取一个宽大处理的机会。

然而,一切都晚了。赵竑同意当皇帝是事实,参与叛乱是事实,而且他连夜发出去的讨伐檄文就是铁铮铮的证据,即便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果然,史弥远以率众叛乱为罪名,派人赐死了赵竑。这次山寨版的“黄袍加身”也就如同一场闹剧般的偃旗息鼓了。

(观点与视角原创作品,欢迎关注本自媒体号并参与互动;文中配图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