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想要建立一个政权,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只要掌握了军队,那基本就是稳操胜算,而古代将军调动军队的信物便是——兵符。由于古代通讯不发达,很多士兵一辈子都不认识皇帝的样子,皇帝为了方便任命将领调兵,由此诞生了兵符制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朝历代的兵符有所不同,夏商周时代,用来调兵遣将的兵符叫做牙璋、秦汉的兵符则称虎符,隋朝时期则开始使用麟符作为兵符,而之后强大的唐朝使用鱼符和兔符作为兵符,后来又使用龟符作为兵符,宋朝更是出现过牛符,可以说不同朝代的兵符在造型上都有所差异,但功能都是一致,那就是——调动军队。

当古代皇帝需要调兵遣将时,就会命使者拿着他自己的兵符前去兵营里调动军队。对方将两个兵符合在一块儿,如果契合的完美无缺,那便说明使者的兵符是真的,军队就会听从指令调动,从现实意义来讲,兵符的重要性甚至比玉玺还高。那么如果叛军窃取了天下兵马的兵符,那他是否真的是“兵符在手,天下我有”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单凭兵符自然是不可能顺利的夺取天下。虽然说兵符可以调动军队,但是要调动军队可不止是要兵符一样东西。在使者前往兵营调动军队时,还得出示皇帝的文书,否则军队将领有权拒绝。比如战国时期,信陵君虽然成功窃取了虎符,但是前往魏国军营调动军队时,军营里的将领晋鄙合了兵符,却对此感到怀疑,举起手来注视着信陵君,说:“现在我统率十万大军,驻扎在边境上,这是国家交给的重任。如今你单车匹马来接替我,这是怎么回事呢?”想拒绝交出兵符的晋鄙,最终被信陵君提前带来的手下朱亥拎起铁锤锤死,之后信陵君才成功掌控了晋鄙的军队,可见单靠兵符掌控军队也不一定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在古代军队的军饷都是由朝廷提供的,比如明朝末年,哪怕朝廷穷的快死了,但也不让将军自己发军饷,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士兵感受到皇恩,是皇帝养着他们,只有跟着皇帝走,才能吃饱饭,所以当叛乱发生了,只要皇帝一站出来,基本乱军自己就逃散了,当我们回顾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历史上类似的事件都发生过。比如比如后秦的姚兴杀死儿子姚弼,唐中宗李显杀死儿子李重俊,后唐李嗣源杀死儿子李从荣等,基本都是皇帝带着军队攻打皇宫,但是老皇帝只要往城头一站立,叛军基本就不攻自破。这说明军队并非是不管对错,只认兵符的,一旦发现自己方没有了法理权,或者是势力薄弱,大家是很容易散的,谁都不愿意成为炮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如果军队没有经过自己的发展壮大,没有绝对的人事权和控制,或者是没有形成共同利益体,那么这样的军队是很难有凝聚力的。比如高平陵之变时,司马懿进宫得到了太后圣旨,出门在外的曹爽各营军队就被老臣高柔蒋济等接管了,虎符在手的曹爽也失去了调动权;钟会在蜀地打算拥兵自重时,虽然他手握虎符控制着军队,但是他一动反叛的行举便迅速被手下的军队杀死,毕竟军队是人的集合体,人都是有思想的,而非机械,每个人都会审时度势计算利害,要是真把军队当成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人,那古代也不会发生这么多哗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一点,每支军队对应的兵符都是单独的,而不同军队的调动兵符更是不同,寻常人哪怕手握兵符,恐怕也不认得手里的兵符对应的是哪一支军队,一旦拿着错的兵符进营里调动军队,那迎来的恐怕就是当头一刀了,所以说兵符这东西没有电视剧里说的这么神圣,想要掌控一支军队最把握的手段还是笼络人心,只要人心笼络了,那黄袍加身也不过是顺水推舟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