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发布一项新的研究成果:据估算,世界海洋底部可能有至少1400万吨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其重量可能是漂浮在海洋表面的塑料碎片的30多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近几十年来,塑料正迅速占领着地球。我们也早已意识到塑料的危害,因此《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早在2007年12月31日就已发布,目的是为了限制和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遏制“白色污染”。近期各地又发布了新的“限塑令”,包括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等。

即使我国的“限塑令”颁布的这些年,好像我们并没有看到改善……来自《科学》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未来全球的塑料排放量可能达到5300万吨,这是联合国标准(800万吨)的6.6倍,而新冠疫情期间产生的一次性医疗防护用品(PPE)废料更加剧了目前的污染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么一说,是不是觉得连呼吸都充满了塑料味,你以为这句话是仅仅是夸张,其实我只是陈述事实。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证实,微塑料可以飘浮在空气中,借助于大气循环,随着风和雨雪,降落到地球上每一个角落

塑料飞上天

塑料飞上天

微塑料具有轻便、小粒径的特征,在全球不同地区的大气环境中也存在数量较多的微塑料,同时微塑料可随着气溶胶干湿沉降等过程重新返回地面,所以即便是在偏远地区能检测到微塑料。如欧洲比利牛斯山脉的空气中检测到数量较多的微塑料;北极积雪中发现每升雪水甚至含有上万个微塑料颗粒;德国南部某乡村公路雪样中微塑料最多,浓度达到每升15.4万个……这些监测结果已经充分说明微塑料能在空气中进行远距离传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大气中微塑料概念图)

但微塑料是怎样进入大气和传输的,尚没有科学结论。通常认为环境中的微塑料受风力、磨损等作用而进入大气环境,并可能与气溶胶以及大气中其他化学组成发生作用,在大气环流作用下传输。

今天你“吸”塑料了吗?

今天你“吸”塑料了吗?

既然微塑料如此容易进入大气,那我们呼吸的每一口空气岂不是都没有了保障?当然,如果任由情况发展下去,情况的确不容乐观

在2019年8月发表于《科学进展》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们也表示更担心微塑料的入侵途径。研究小组发现,他们的设备无法检测到小于11微米的粒子,而在他们探测不到的更小范围内,一定还存在更多的粒子。他们提出“更小颗粒的危害在于,它们可能被更大范围的生物体吸收,如果它们达到纳米尺度,它们就能穿透细胞膜,比更大的颗粒更容易进入器官。所以,我们可能面临着一个大麻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微塑料)

正是由于微塑料可以轻易进入大气循环,那么海洋、土壤等整个生态圈都不能幸免。虽然人类对于微塑料的认知还不够深入,但我们不难得知,想要控制微塑料污染,根本手段是控制塑料垃圾进入环境

再见了,塑料

再见了,塑料

从塑料制品使用方面来看,我国是塑料生产大国。为了针对海洋垃圾和微塑料的治理,生态环境部针对海洋垃圾和微塑料的治理,采取了源头减量、替代使用、加强回收、开展治理等一系列活动。

从源头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遏制微塑料的扩散,是我们不可推卸的共同责任。特别在“限塑令”实施多年的情况下,我国废弃塑料却不减反增,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脱不了关系。据中华环保联合会统计,我国2008年每天消费塑料袋的数量达到30多亿个,其中仅仅买菜就占了10亿多个……

“白色污染”是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历了经济快速野蛮生长后的阵痛,而现在已经持续成为了全球共同的伤痛。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减少生活中不必要的一次性塑料用品,是实现塑料垃圾减量至关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