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前给娃“立规矩”的黄金期,错过难补救7岁之后,父母慢慢退场,让孩子自己把握规则和底线

文|秘籍君

生娃不易,养娃更难。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是家长不断摸索,力争给孩子更好的引导,力争做一个合格家长的心路历程。

朋友家儿子今年4岁多了,是个比较调皮捣蛋的孩子。朋友经常说:“别人家养三个孩子,也没有我养这一个操心。”但是,她一直压着火气,告诉自己要做一个好妈妈,要去跟孩子做朋友,平等地跟孩子交流、相处。可是这几年下来,她发现儿子被她纵容得越发无法无天了。所以,她很发愁,还要不要继续跟孩子“做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娃小的时候,要学着跟他们做朋友?其实很多家长搞错了

很多家长都跟我朋友一样,觉得新时代的父母不能打骂孩子,不能严管孩子,要给孩子自由、尊重、平等,所以就会想要跟孩子做朋友。但是,孩子年龄太小,各方面都不成熟,生活习惯、三观建立都需要父母去规范,这以“朋友”的身份,根本不方便办到。

所以说,娃小的时候,学着跟他们做朋友,其实是很多家长搞错了。我们真正要做的不是跟孩子“做朋友”,而是应该去给孩子“立规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般来说,孩子7岁前是各方面发育都不成熟的时期,这个时期可塑性最强,也是最需要“立规矩”的黄金期。所以,父母应该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发育特点,立相应的“规矩”,才是真正为娃好。

①3岁前,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安全意识

3岁前的孩子,是最需要父母上心的。因为他们从懵懂无知,到会说话、会走路,会跟大人争辩,父母要付出很多努力。所以,这一阶段,父母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安全意识。

所谓独立性,就是要解答孩子的一些困惑,告诉怎么吃饭、穿衣、说话、跟身边的人去交流,等等,让孩子掌握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而所谓的安全意识,就是帮孩子去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属性,告诉他们做什么事情是有危险的,比如不能跑到马路中间,不能玩火、不能碰家里的电器、不能乱吃东西、不能跟陌生人走,等等。立好了这些“规矩”,孩子就能顺利去上幼儿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②3-4岁,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并培养其专注力

孩子3-4岁,是父母迎接的一个新挑战,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多要从家走入幼儿园这个小集体,要面临与外界的沟通问题。此时,家长要做的就是要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因为幼儿园是集体活动,不再是他自己想干什么干什么了。

比如,家长要告诉孩子,什么是上课,上课不可以随意走动;跟小朋友相处时不能随意抢别人的东西;要有礼貌,上课要听老师的话,等等。另外,就是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这样孩子才可以好好上课学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③4-6岁,帮孩子建立是非观

顺利度过幼儿园的适应期,孩子们又会慢慢长大,迎接下一个年龄段的“规矩”。也就是孩子4-6岁,在幼儿园度过的时期。此时,孩子接触到的人不再只是父母和长辈,还有老师、小朋友、小朋友的家长,所以他们会学到更多东西。但东西太杂太乱,孩子消化不了,就需要父母给他们建立是非观了。

就比如,孩子在幼儿园看到别的小朋友说脏话、欺负人,别人就会老老实实怕他,那么孩子就可能去模仿。这时,家长就要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要有礼貌,不说脏话,团结同学等。孩子做得好,父母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如果孩子做错了事,父母也要给予相应的惩罚,让他牢记对错,建立一定的是非观。

至此,孩子7岁前的“规矩”的掌握得差不多,父母才真正能够松一口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转眼,孩子过了7岁,该立的规矩,父母们基本上也都立得差不多了。此时,父母就要慢慢学会退场,让孩子独自按照这些规矩去做事,去与人相处。同时,把握好那些规则和底线,学会自我约束。

而父母要做的,就是从旁提醒和引导,而不会像孩子7岁前那样强势“立规矩”了。此时,父母可以慢慢试着给孩子自由、平等的机会,慢慢放权,平等地跟孩子“做朋友”。

【话题讨论:家长们,孩子7岁前,你更倾向给他“立规矩”还是跟他“做朋友”呢?】

高级育婴师,心理咨询师,原创育儿漫画文章作者。欢迎关注【育儿秘籍】,你想了解的育儿护理、成长发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