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前,当《金刚川》立项开拍的消息传出时,很多影迷对其抱有很大期待。

题材是国内战争电影中少有的抗美援朝,创作团队也非等闲之辈,应该会有惊喜吧!

三个月后,《金刚川》宣布定档,网友意志动摇。

速度这么快!质量有保障吗?

在看过片子之后,愈发理解网友的担心,而且这种担心是对的。

《金刚川》这部电影怎么样?恕我不敢恭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刚川》用了三位导演,三种角度,分为四个部分,讲了一个故事。

多视角叙事在电影里并不罕见,比如同样是战争题材的《敦刻尔克》。

那么《金刚川》的多视角叙事完成度怎么样呢?可以说那是相当地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私以为,多视角叙事电影应该让观众从镜头的角落处找寻端倪,而不是不断地重复镜头。

就连预告片里血肉模糊的场景,电影中重复出现不下五次。

想象一下,如果把重复的镜头去掉,这部电影可能连一个小时都不到。

从这个角度评价这部电影,它和那些冗长的注水剧又有什么区别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导演虽然有三位,但因为监制是管虎,处处都能看到《八佰》的影子。

《八佰》虽然有缺点,但整体的叙事还是很流畅,而且节奏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八佰》的优点,《金刚川》一点儿没继承;《八佰》的缺点,它是一点儿都没放过。

镜头调度混乱,以至于镜头晃动,让人找不着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佰》中那段八百壮士和日军在仓库内外搏斗的戏份,导演东一榔头西一棒头,让银幕前的观众风中凌乱。

《金刚川》亦然。

第一部分尤甚,所以我大胆猜测,第一部分应该是管虎拍的。

结合一下白马狂奔就更容易联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部分——以敌人视角那段也很拉胯。

我大概能想象导演们拍这一段的原因。

抗战神剧不都是贬低敌人、抬高自己吗?

我们抬高敌人,更能凸显自己!

可这只是导演们想象出来的美军形象,和我们在纪录片、好莱坞电影中看到的美国大兵截然不同。

我倒是想到了《疯狂的外星人》中,电影一开始的那几个老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最后肯定是要感情升华的。

张译饰演的张飞在失去了一只腿和一只手臂的情况下,打下了敌人的一架飞机。

影片最后,战士们用血肉筑成浮桥,运输大部队过桥。

这些场景可能引发一些观众的泪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我还是坚定地认为,情感的输出是需要建立在一个良好的故事之上的。

前面的故事讲得一塌糊涂,最后情感的烘托,就像空中楼阁一样,是漂浮的、不接地气的。

另外,我也不觉得这种情感升华很高明。

演了这么多,都比不上《英雄儿女》里的一句“向我开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是一种理性和感性共同体,有些价值观也许我们没有办法认同。

但情感部分,是会不自觉地引发共鸣。

原因何在?就在于故事和人物的“真”。

我不否认原本故事的真实性,但通过镜头呈现出来后,这种真实性大打折扣。

这个锅,当然得主创团队们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艺术作品中国家情怀和亲情、爱情是一样的,都是需要故事本身去衬托。

一部爱情电影,在观看的过程中,你看不到一丝爱情的美,到最后导演非要强行煽情,那作为银幕前的你,又会是什么感受呢?

前面演了两个小时的电影,还不如影片结束后出现的短短几分钟“真实”片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金刚川》的方言问题,我也有话要说。

影视剧里的方言,我在《八佰》里就有切身感受,那时候没顾得上说。

如果你有留意,你会发现,革命影视剧里的语言,其实是有变化的。

八九十年代的作品,不管是上层领袖还是底层士兵,都是说方言的,比如,孙飞虎老师的经典台词“娘希匹”,就很生动;

到了新世纪,大家都开始说普通话了。

我小时候看的那些影视剧,清一色的普通话,比如唐国强、刘劲、王伍福,这几位特型演员饰演的伟人基本上不说方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普通话的好处是,可以普及普通话,方便观众更容易接受。

说方言,则是为了更好的还原历史。

各有利弊。

但我觉得,既然说方言,那就应该说得更加准确一点,不要整一些普不普、方不方的语言,既还原不了历史,又不友好观众,更平添怪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对《唐人街探案》里王宝强饰演的唐仁不太感冒。

那一口不正宗的广普就是原因之一。

可《唐人街探案》毕竟是一个喜剧片,人们吐槽一下也就过去了,并不当一回事。

《金刚川》不一样,它是有纪实意义的。

所以,在这部电影里,方言这个点是被放大的。

假如方言说不好,倒不如都说普通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点,影片里大多数人都说的是方言,只有吴京一人操着完美的普通话。

难不成因为吴京是北京人?

——开个玩笑了!

总体来说,《金刚川》比不上《八佰》,更别提和其他战争电影相比较了。

如果你只是为了“一种情绪”而去的,我建议你看看《上甘岭》和《英雄儿女》。

真没必要花这个冤枉钱!

最后申明:以上文字仅对电影而言,不涉及其他问题。

作者/木石子

相关推荐:

看完了《金刚川》,这可能是今年国内的王炸作品了!

因为一部电影,六个多小时候让自己情绪还难以平复,这种情况很少见。

回到电影主题。

在电影《金刚川》首波口碑解禁之时,就有不少影评人感叹:“这是今年的王炸。”

更有人直接说:“这是当前中国电影工业水平的最好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立项只有半年,8月开机,9月定档,10月上映的《金刚川》,到底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从上映前片方提供的信息来看,那就是一个字: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是班底实力够。

管虎、郭帆、路阳三大导演联合执导,奠定影片利落硬核的风格。

主演包括张译、吴京、邓超、李九霄、魏晨……翻看主演的作品履历,个个都接得住戏,压得住场。

二是影片中真实的战争故事够“炸”够惨烈。

用片中的一句台词就可以精准描述:“俺能闻到那股焦糊味,俺们这些人,真的没有一个怕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金刚川》作为一部任务片,已经在尺度上做了尽可能的突破。

血肉横飞的血腥场面、断肢残骸的特写镜头,都在影片中被不遗余力地展现出来。

之所以把金刚川这个大众有些陌生的名词作为故事核心,也是在于这个地方见证了整场战役中,最惨烈的牺牲和最惊人的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刚川是朝鲜境内的一个地名,山谷危耸,江水湍急,江上的一座桥是战士通往金城前线的必经之路,也是唯一的道路。

《金刚川》的背景是1953年的金城战役,即抗美援朝的最后一战,也是重中之重的“终极战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刚川》就讲述了前线战士拼死渡过金刚桥的一天一夜时间里,是如何在敌人的重重围困之下,将被炸毁的桥一次次重新建起,最终成功通过的故事。

所有人唯一想的事,就是通过那座桥,哪怕对岸就是最激烈的战场,要面对的是最无可避免的牺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可能又有观众会想,整整一天一夜的渡河战争,是怎样浓缩到122分钟的电影中的。

这就是《金刚川》另一个特别之处,需要看了电影才能体会到。

那就是电影采用的多视角叙事结构,分别是:步兵小战士的成长、美国飞行员的尊严及高炮手的信仰。

在战争的阴云之下,所有的人既是历史的尘埃,又各有各的英雄梦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拍出两部《绣春刀》的路阳擅长心理刻画和细腻情感的呈现,将一个小战士的成长之路塑造得有血有肉,从一开始的一心想拿奖章到后来的英勇牺牲,极具震撼力。

《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擅长电影重工业流程,着重呈现了美国空军与中方战士的殊死搏斗,特效场面不输好莱坞大片。

而管虎则平衡了两人的刚与柔,三线平行又相互补充交融,给真实的故事赋予戏剧张力,给战争的残酷赋予了饱满的人性。

据总制作人梁静分享,电影中的这三条线,其实是在相隔一百多里的三个地方拍摄的。

在丹东的拍摄团队还遇上了几十年难遇的台风、洪涝,戏里的战士抢修生命线,戏外的电影人抗住压力赶工,都将真实的中国速度燃到了极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线并行的叙事方式巧妙新奇,但也不是尽善尽美。

打头的第一个视角的故事略显单薄乏味,一上来就是小战士的成长故事,难免让人感觉又落入了传统战争片的俗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些刻意的留白也会让观众产生缺乏细节的感觉,从而很难沉浸在故事中,习惯了分分钟高能的欧美战争片,恐怕很难适应这种节奏。

但只要后面的视角一层层展开,观众就能逐步意识到这样安排的良苦用心,才能在脑海中拼凑起完整的故事。

因此,《金刚川》的观影体验其实是一个层层升高的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整部影片情绪的最高点莫过于歌曲《我的祖国》的出现,配合着影片的最高潮段落,没有人能抵抗得住那一刻的暴击。

当“一条大河波浪宽”的旋律一出来,周围的观众没有一个不为之动容。

《我的祖国》正是《上甘岭》的主题曲,1956年的这部影片也是第一部纪念抗美援朝战役的电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像《我的祖国》能够一瞬间唤起国民情怀,这首歌似乎也能顺利地穿越时空,将今时今日的《金刚川》与60年前的《上甘岭》打通相连。

从黑白到imax,从含蓄真挚到豪情壮阔,跌宕的国家命运也印刻在这由小到大的银幕上,也让电影这雕刻时光的艺术,如此的动人和浪漫。

除了以上对于电影本身的评价,更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剧中的演员,其中最精彩的莫过于张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一部群像电影,张译这部分故事的精彩程度,以及他与吴京之间的化学反应,几乎要盖过了其他故事的光芒,甚至让人产生了“个人英雄主义”的感觉,但是幸好张译撑住了。

从上映前曝光的特辑中可以看到,在炮兵和美国空军的决战中,张译大喊到缺氧晕厥,人缓过来就继续拍。

三个月上映四部电影的张译,无缝衔接了复苏后的院线银幕,从寂寂无名到如今资源好得让人艳羡。

扛得住大导的大制作,也扛得住影片的高光时刻,张译,明年不拿影帝很难收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回电影《金刚川》,从选材上来说,相比起近代其他波澜壮阔的历史瞬间,抗美援朝这段故事对于很多新一代来说或许已成为失落的记忆。

作为任务片,影片的结尾跳脱出了故事本身,以真实的影像记录作为收尾——

2020年9月27日,第七批117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在专机的护送下,回归魂牵梦萦的故土。

阔别了这么多年,当年十七八岁的少年们,欢迎回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能引导观众去追寻与铭记一段尘封的历史,让“金刚川”这样一个陌生的名字重新为人所知,大概就是这类型电影的终极意义,恭喜《金刚川》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