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檀扒爷

美国人正在“逃离”纽约和洛杉矶,中国人却依然挤破头皮冲向一线新一线!中国大城市的吸引力,真就天下无敌?!

记得18年在新奥尔良打车,司机是个当地大姐,我问美国啥地方她最向往呀?她的回答很普通,纽约,原因是因为那里多元化,多姿多彩。这是个我用大拇指都能猜到的答案,毫无“建设性”。

不过今年,现实本身变得有非常有“建设性”了起来。10月20日第一财经报道,美国正在出现“逃离”纽约等大城市的人流,数量还不小。

按照美国大学人口学家、该校大都会政策中心负责人Derek Hyra的说法,已经有很多人从旧金山、纽约还有华盛顿等高成本城市迁出,去向了亚特兰大、奥斯汀还有纳什维尔这些房地产市场相对实惠的小城,甚至导致了显著的人口增长。

就在美丽国看起来“舍大取小”时,咱们国内则完全是另一幅光景。

10月17日,《小康》杂志发布了一份叫“2020中国县域人口流入百强榜”的排名,信源区间是19年4月到20年4月,可以说数据很新,整个榜单把各城市各个城区也包括了进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来源:投资金堂

就拿前15名来说,从所属地区这一列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出,这些所谓的“县城”,全都来自发达城市,再不济都有金华托底,清一色的“血统优异”。

这乍一看是县域吸引力排名,实际上体现的,依旧是大城市压倒性的吸引力,而且这还是疫情期间,正是大家最缺钱的时候。

对比下两条新闻,我不禁泛起苦涩,咱们的大城市真就这么魅力非凡,成本也很高,大家怎么还死命往里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人为什么要出城?

这个说白了就两个问题:1、美国人为啥要从大城市逃离;2、我们干嘛非要去大城市不可。

先说第一点,就现阶段而言,主要原因就是疫情导致的囊中羞涩。

新浪美股有过报道,今年4月的时候,FT-Peterson在美国做了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有73%的美国人认为疫情导致他们的家庭收入减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来源:新浪美股

从这个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按照三个不同的收入档次(年收入5万刀、5-10万及10万以上)来看,最苦逼的无疑是收入最少的这一档,受影响人数占比三档里最高(74%),受损非常严重的占比依旧三档最高(29%),这真的是印证了那句话:越穷,越穷!

疫情的打击,无疑进一步加剧了美国本土的贫富差距,截止到3月28日的两周内,有1000万美国人申请领取失业救济金(这里我们不去纠结有多少是冒领的),创下了历史记录。

虽然在美国,家庭收入低,有人失业,尤其是有孩子的话,税费上会有所减免,但是收入上损失太大那可能连保险都交不起,而美国的优质医疗,如果没有保险兜底的话,会让你见识到噩梦两个字到底怎么写,怎么看都是恶性循环。

没钱了,自然只能离开,很合理,这点也得到了相应的佐证。第一财经10月20日的报道中提到,纽约曼哈顿区的租约暴跌6成,而犹他州那边的小城租约同比却暴涨了7成......

不过比较搞笑的是,暴跌的是曼哈顿区的租约,曼哈顿是纽约的富人区,换句话说跑路的都是城市的精英们,据说3-5月间,那边的垃圾量都减少了。这年头真是跑路都得看资产。

不管穷的富的都在跑路,这已经成为了既定事实,那纽约等大城市的人口流动之谜,算是解开了吗?

NONONO~这次疫情明显只是加速了这一进度而已,据解放日报2017年4月的报道,引用纽约邮报数据,说是2010年以来,纽约都会区的国内移民人数降低了90多万,这意味着截至2017年从纽约外流的人数比流入的人数多了90多万,是全美流出人口最多的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根据彭博社的统计,17-18年间,纽约每天流失277人,比起上一年度翻了个倍还不止。并且,其他发达地区,比如加州,也在经受着同样的困扰(也是10年间流失百万人口水平)。

这些数据都表明了,纽约等大城市不是从这次疫情肆虐开始才留不住人的,这个现象早已存在就像慢性病一样。

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美国进入了自己的超高速发展期,现在一般称作“大都市区时代”,其发展主旨就是让大型都市优先发展,不管是基建、人口增长还是房地产建设,都排在了优先级,这直接导致到了50年代中期,全国有超过一半的人口都集中在了这些个“超级都市”之中,像纽约和洛杉矶这种地方更是重中之重。

到了1994年,大都市区的建设还在继续,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承诺1万亿美刀的抵押贷款,提供给少数族裔、低收入家庭和新移民等人群,让他们可以去为房地产建设做贡献。

1995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又公布了“2000年公民住宅拥有率要达到67.5%”的战略目标。

等等等等。

可以说,这段时期,是城市建设协同房地产行业的联合发力,促成了极大量人口聚集在了纽约等大城市中,只是没想到(但从周期看也许又是意料之中),08年的次贷危机,让美国的地产崩盘了。

这一崩盘也成了大城市人口流失的契机,从10年起,大都市的人口逐年下降,郊区或者是次发达地区的人口却长势喜人,同时期数据中,皮卡和其他一些非小型汽车的车型销量上涨,也可以侧面说明这一点。

因此,总结一下,美国大城市的逆向人口流动,实际上就是由于金融危机引发了地产崩盘,紧接着由于居高不下的生活成本(租金、餐饮甚至是水电气等),造就了人口的流失,这一次的疫情,只是起到了一个催化剂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为什么要进城?

上边说了那么多美国的事,是不是看起来很眼熟?

这不是你的错觉,因为我们目前其实就是在走着美国走过的老路。

我们干嘛要到大城市当打工人受罪?吃饱了撑的?

除去自身的发展规划以及喜好,国家政策的导向起了第一层效果。

县域经济发展、三四线城市差异化发展,这些都是长期均衡发展的一个发现,但是真正实现了县域经济的恐怕只有长三角地区,这点从百强县前十一半来自江苏可以看出来,东南沿海地区有着天然的发展优势,因此率先发展有理有据。

但是它们的成功很难被复刻,失败的例子就有贵州的独山县,明明是依葫芦画瓢,换来的却只有400亿的债务。

三四线城市想破局一样困难,大城市本身的虹吸效应以及长年累月的媒体宣传,导致资源只会不断朝着中心城市聚拢,这一点中西部省份就是最好的例子,武汉、成都、西安,这些地方都可以占到整个省GDP的3成以上,但是你又不可以否认它们惊人的经济增速以及发展潜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局部地区率先发展已经成了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因此学习发达国家发展巨大的都市圈以及城市群,是必经阶段,这个归根结底,就是现有资源的重新分配。为了争夺资源,各地变着花样出台形形色色的人才方案,现在直接都打算取消大部分地区的户籍制度了,为的就是让劳动力流转起来。

但是,很多工作只有去大城市找才有前途,很多事要去大城市,才找得到合作伙伴,因此这劳动力的主要流向,还是大城市,看看深圳、杭州等地每年动辄几十万的常住人口净流入,就可见一斑。

主要方针如此,商家更是就此打死吹鼓,例子很多,比如地产商还有各路媒体媒体特别喜欢吹鼓三四线及以下房地产投资没前途,想赚钱就得扎堆一二线等等。

毕竟,房产是中国人最大的投资,最大的资产,也是最要命的软肋。

这一大堆情况,都在驱使着大多数其实没那么“有梦想”的年轻人,屁颠屁颠地冲向大城市,虽然有部分人也一样会被高昂的生活成本劝退,但是现阶段的大趋势,是不可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还有机会离开大城市吗?

大都市圈这模式,欧美及日本发展的很早。我们现在也在走这条路,那上边美国的情况,会在咱们身上重演吗?

对房地产的管控,就是在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大城市,可以一直吸人。

07年的时候,日本就整了个“弱化东京”计划,当时东方早报给负责的日本国土交通省大都市整备课负责人做了个专访,对方的回答是“确切地说,是要遏制这些人口和产业过于集中地区的都市机能”。

东京大都市圈是全世界最大最强的都市圈之一,然而十几年前起,日本就在想办法弱化它的存在,那我们可以想像一下,当我们的大都市圈们也发展到了一定地步,会不会也选择弱化自身,不再集中发展。

其实北京就是现在国内已有的例子,去非首都功能化,让城市定位更加明确,据《2019年基于京东大数据的人口迁移和城镇化发展研究报告》统计,北京现在出现了一种逆城镇化发展趋势,就是它居然成了其他三个一线的迁入人口来源最多的地区,换句话说北京成了它们仨的人才基地+血库了。

现在国内的都市圈建设,实际上就是资源重新分配的一个过程,人力资本,也是重新分配的一部分,这也就造就了地域间人口流动移民的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人力资本又是地方发展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因此现在大城市对人才的抢夺才会如此卖力,劳动力也才会像现在这样,高度集中在发达地区。

这是一种明显失衡的发展,但是却无法避免,不然局部增速上不去,就更不要提全局的了。不过,欧美和日本在城镇化的道路上已经走得更远,进入了下一个环节,中国还处在现阶段集中力量发展。

不必去想现在情况是好是坏,这是整体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已有前车之鉴,相信我们可以顺利避过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