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兰妈谈育儿

说到教育孩子,可能很多妈妈们都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孩子只在妈妈身边闹腾,这种差距感一般在职场妈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当奶奶和妈妈共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照顾孩子时,孩子会在二者择一个特别信任的人去展示自己的本性,而这个人大多数都是妈妈,这也是为什么妈妈在家孩子显得格外闹腾,各种撒娇耍赖不说还又疯又闹地乐此不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妈妈不在家时他们和奶奶相处得十分融洽,甚至还有奶奶忍不住炫耀“孩子跟我一起可乖了”,在炫耀的同时还夹带着很多抱怨声音,比如孩子跟你在一起闹腾都是“你惯的”,这也侧方位地表明奶奶把娃娃照顾的好,这样的对比性也的确伤害到了一些职场妈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孩子随意撒泼并不只是被惯坏了,他们的本性也只有在最信任的人面前绽放,也就是说不管你是奶奶还是妈妈,孩子其他人带着时非常乖、一到你面前就变得撒娇耍赖,这说明孩子把你当成了最亲近的人。经常听到很多人说“我家孩子可烦了,打不走、也骂不走”,实际上这并不是炫耀,而是孩子对最亲近人的一种依赖,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想挽着妈妈的手走路,被她一下推开后说了一句天这么热不要挽着手后,直到现在我和我妈走路都是离开一米远的距离,两人的关系也是很疏离的感觉,所以我现在有了自己的孩子后、每天都要抱一下他,还经常喊着孩子的小名告诉他“我爱你”,尽管宝宝小的时候可能听不懂、但这种爱的传递无形地灌溉着孩子的内心,至少每一次和同学一起聊天的时候,就经常听他说我妈妈怎么怎么样,这样随时把妈妈挂在嘴边的孩子即是对妈妈的依赖,也是依存在骨子里的信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说,孩子对某个人的依赖、包括信任不是无限期的,这个期限是随着大人的给予而改变着,想要留住孩子的这份“特殊感情”,家长们一定要学会合理支配自己的情绪,用有价值的说服力去循循教导孩子,打破所谓的“慈母多败儿”说法。

那么,面对孩子跟别人在一起可乖了、跟自己随意撒泼的“特殊情感”,家长们该如何循循教导合理支配自己的情绪呢?

1、孩子哭,不要皇帝不急太监急、静下心来抱抱他

一说孩子哭了,很多父母都被孩子的无事哭三场给激怒,甚至批评孩子是上辈子的仇人,这辈子才专门来寻仇的,实际上这个世间根本就没有什么上辈子和下辈子,拿这个说事的家长都是在给自己焦躁的情绪讨个说法,关于孩子哭闹时的合理支配情绪需要从自我调节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我们明白“孩子只有在最信任的人面前才展示真实的自己”时,相信很多人的内心都有一股暖流在升温,合理支配自己的情绪就在于静心给足孩子安全感,也就是说孩子哭时不要皇帝不急太监急、静下心来抱抱他,让拥抱给足孩子安全感减少哭闹的频率,剔除他们心中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不要我”的缺爱想法。

2、孩子闹,告诉TA“我理解你,但你要告诉我为什么哭”

有些孩子在妈妈面前可能不是光哭那么简单,他们还夹带着摔东西、踢东西的动作愤怒,当孩子闹得特别严重时,想要从容淡然地跟孩子好好说话的确比较困难,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抱着商量的态度告诉TA“我理解你,但你要告诉我为什么哭”,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是命令孩子“别哭别闹了”孩子反而会哭闹得更厉害,这就是一直质疑的“妈妈不爱我”得到了确定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孩子追,和孩子来个有安全感的约定作为支撑

关于孩子的成长,我们要抱着“不要让孩子害怕自己”的理念去育儿,一旦孩子规规矩矩了就无法跟父母交心,有的时候被孩子追、依赖着也是一种幸福,要知道从小不恋家对父母感情比较冷漠的孩子,他们长大后也和父母之间保持着较远的距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闹腾的一些孩子里黏人的依赖可能升级至脚跟脚,当你取个快递、上个班、甚至上个厕所时,他们摇摇晃晃的小身影会在身后一边哭一边追,这个时候合理的情绪支配就在于“和孩子来个有安全感的约定作为支撑”,告诉他“爸爸妈妈永远都爱你,如果你不相信我们来个约定,妈妈答应你什么时候回家、到时间若没有回来任由你处罚,好不好”。

一个有安全感的约定即是对孩子的承诺,也是避免孩子过度依赖父母的预防点,很多家长习惯用实物去嘉奖去作为约定的支撑,比如“你乖乖听话,妈妈回来给你买什么什么”,这样的承诺并非实质性的安全感很容易从依赖发展成索取,所以一个有安全的约定才是孩子独立意识的标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