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去拜见一位同学,一位书法家,还是一位发明家,他研究出来的文字书写方法申请了两项国家发明专利。

我和他是师范同学,同住在一个宿舍,他是我的下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生活在同一个城市,联系并不多,上一次见面是两年前了,但是,少年时友情,永远浓厚。我们谈了一些工作的事情,最后,我送他一本书,是四川作家曹清萍老师写的《中师生》。

这是一本我见到了写中师生题材最好的作品。半年前,有朋友向我推荐,我从旧书网上购得,几天时间,痛快淋漓的看完,便决定要分享给更多的中师生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建了一个名为《中师生》的公众号,聚集了众多的中师生关注。我们便通过中师生交流群,组织中师生图书漂流阅读。

我们和曹清萍老师建立了联系,又从她处得到一本书,两本书从今年6月开始在全国漂流阅读。至今,已经有十多位老师读到了《中师生》一书。

因为想让更多的朋友读到这本《中师生》,我们就复印了几本,可以让愿意阅读的朋友等的时间不太久。我给同学的书,就是一本复印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学接到书,随手翻开,精神一振的给我说,看到扉页上的那句话,我就感动了:献给中师生和为共和国基础教育事业献出青涩青春的人们。

同学对在场的另一位朋友说,封面上写的“一群二十多年前青春男女从远处走来,为乡村教育演绎着虽然普通但却绚丽的昨日故事”,这说的太对了,就是我们的写照。我就是十四五岁读中师,在家乡村学校教了8、9年书才出来学习,考上研究生,创业做出自己事业。

同学说,没有读这本书,看到书的名字,我已经感动了!

我和这位同学,现在都四十多岁了,中师生的记忆,太多了,太亲了!

今天,我又随手翻开《中师生》一书,选取了最后一章,认真的读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一章,先是讲述男女主人公雪峰和修竹终于历经人生、婚姻和事业的波折,走到了一起。接着,来了个全书几个主要人物的大聚会,泸县师范89级三班的几位女生一起来到了天扬和晓风家中。大家交流看法,喜乐淘淘。

这个聚会的时间是2008年,他们毕业的时间应该是1992年,这部作品讲述的就是1989年到2008年之间的故事。

书中的主要人物们,大家在婚姻上都经历了变故或波折,事业都有了起色,家庭和人生,都逐步稳定下来,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孩子,最重的是,岁月,让大家变得成熟,明白人生的企求、价值和意义是什么?知道怎么去处理事情,知道自己曾经失误了什么,错过了什么 ,什么才是自己最想要的。

作品诗一样优美的语言,总能打动内心。书的结尾更是别具匠心,系列的波折,新生命的孕育,也让人生充满了希望。

读了《中师生》作品的结尾,我的思绪又观照到了现实:如我师范同学所言,我们班49位同学,有近四十位同学一直坚守在乡村教育一线,大家过的不算差,但是,各方面也不算多么的好,起码多数人少有了当年考上中师时的荣光。

做为乡村老师,或者说做为中年人,大家对世界,人生和各方的问题,不再幼稚和偏见。也许如我,可能有后悔或不满,但是,更多的时候,已不再为自己而活,而是为家,为社会,为他人而活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起鲁迅先生《故乡》的一段话: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辗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辛苦辗转”、“辛苦麻木”、“辛苦恣睢”,这又何尝不是我们现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