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社会迈向机器时代,这些机器可以安装设计好了的程序以解决看起来无法完成的任务。例如,拆解人类DNA、模拟高手下象棋、治疗癌症。如今,我们发现,设计方法和理论的应用是现代经济和技术支持型社会的基础。我们在亚马逊做了一个调查,超过6000本英文书的标题中有“设计方法”字样。关于美国专利申请的一份调查也显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人和公司都在试图保护他们新发明中可用于创新的思维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设计过程”被一些科学家视为“艺术”,但艺术家抱怨设计过程是唯一的和无法整理的,设计思维稍显尴尬地寄托于科学和人文之间,但也有可能是未来改革和战略思维的关键。运用设计过程的人有多少,设计思维的变更就有多少。这并不稀奇,因为设计思维代表着人类从技术中心到人本中心转变的渴望。

这意味着创造有意义的产品在满足来自人类和系统的需求与现实世界约束之间找到平衡,这条路是积极的、有用的、可行的。其他设计思维宣扬的是在创造最终服务中巧妙方法和创造过程的人工操作。当设计思维聚焦于基于解决方案的人造环境,并为此环境下的人们提供舒适和满意时,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例如,不再只是生产好的烧水壶,而且还要研究如何净化水;大学也开始将设计思维课程整合进课程中。在过去几年里,设计思维成为一些学校的MBA和MFA学生的核心课程。人们在任何事情上都开始追求效率和最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需要高效的能源、家庭、网页、组织等,也追求最优的生产、训练、学习、吃饭、锻炼、移动。此外,设计思维不总是追求高效和最佳,还要在满足用户需求、具有活力、具有可行性之间平衡各种势力并寻找变革。

这意味着在智慧城市,若采用设计思维解决问题,我们将逐步迈入可实现自我的、实用性的、经济和环境可持续的创新型社会,也将乐于安居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