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时期最著名的品种是黄釉,换句话说,弘治的黄釉是明代最著名的品种之一。其黄色娇嫩如鸡油一般,人称“鸡油黄”。器型主要是有盘、碗、尊等。

这一时期的黄釉瓷与成化时期的黄釉相比,颜色深,釉面光亮,似一泓清水,较之成化时期那类泛白的淡黄釉显得深且厚。与正德、嘉靖时期的黄釉相比颜色要浅淡,可以说弘治时期的黄釉深浅适中,恰到好处,因此在陶瓷史上常把它作为明代黄釉的典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弘治朝黄釉鉴识:

弘治娇黄釉品种多、数量大,价值甚高,后世都以其为楷模,清以后多有仿品。鉴定时需把握的重要特征是:

一、弘治造型规整,修坯细洁,底足白釉,初期与成化白色一样,中期发灰,晚期泛青色,与正德的亮青色一致。

二、弘治盘底均有塌凹现象,后仿者多为平底。

三、弘治器物底足低矮,圈足光滑,后仿者底足稍高。

四、款识中“治”字中的三点水一般真物均低于“台”字,后仿者三点水和“台”字相齐平。

五、弘治黄釉的鸡油黄色极难仿制。成化时偏黄白色,后仿者多发深黄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弘治黄釉两次上釉均十分精细,边沿与白釉或白胎相接部位整齐而自然,后仿者多显拘谨。弘治以后,历代都生产黄釉,正德朝继承弘治传统,但黄色偏重,给人以老成持重之感。嘉靖朝黄釉从浅淡到深黄均有,釉面似有不平之感,可能是用笔拓法上的釉,也有釉面匀润的,估计是用吹釉法上的釉。嘉靖时习惯在黄釉上绘红彩,在低温红釉上绘黄彩。个别黄釉器底足亦施黄釉,均为刻官款。万历黄釉器传世较少,多为碗类,黄色深沉,已无娇黄之感。

早在1996年11月16日北京翰海秋季拍卖上一件明弘治黄釉青花花果盘,以286万人民币成交。而在近几年的艺术品市场中,明清两代的黄釉瓷器价格始终不菲,尤其是明代黄釉瓷价格年年上涨,投资前景十分可观。黄釉瓷器以其靓丽的色彩、“皇气”的尊贵品格,特殊的象征意义,而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并且已经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推崇。在目前的艺术品市场中,尽管以明清瓷器市场行情日益走高,但市场价位相对仍然较低,升值空间还很大,抓住机会,就将占领未来艺术品市场投资的先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