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在健身圈是不管男女都很在乎的一个部位,甚至男生在意自己的胸是否练大、是否有胸中缝都要胜过女生。

然而一提到练胸,大部分小伙伴最先想到的动作一定是卧推。首先,卧推确实可算当之无愧的“胸肌训练之王”,能够比较综合全面地强化胸部肌肉力量,高效刺激、促进整体胸肌的增长。但同时作为一个复合训练动作,它却很难做到针对胸的某一区域进行特别的训练、强化。对于那些想要胸中缝的小伙伴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对于有这方面需求的小伙伴,下面我们就将介绍一个非常高效、针对上胸肌强化的孤立训练动作——绳索夹胸。

01

绳索夹胸的动作分析

首先跟卧推动作一样,绳索夹胸是通过双臂向身前收拢的动作,带动肩膀水平内收,由此来刺激胸大肌和前三角肌发力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不同的是,此时手肘并不像练习卧推那样有屈伸动作,由此就能避免三头肌在动作中辅助发力,让训练更加针对胸大肌。且相比于卧推而言,整体训练的强度、负荷也更为适中,能使身体肌肉更快恢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在绳索夹胸练习中,手臂上抬的动作元素还可以进一步刺激、强化上胸肌。那是因为在手臂上抬过程中,肩关节会随之向上转动,由此来大幅调动与它相连的上胸肌发力、辅助完成动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像在上斜式卧推中,大家的肩膀往往会更为大幅度地转动,由此感受到更强烈的上胸肌受力效果,是一个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绳索夹胸动作中“肩膀内旋”元素,也可以针对调动起胸大肌发力,达到胸肌的强化、提升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大家可以尝试将一手放于自己另一侧的胸部上,然后向内转动手臂,一定能够明显体会到胸部肌肉的收缩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绳索夹胸的优势

此外之所以选择绳索夹胸,而不是哑铃夹胸或者器械夹胸,那是因为它能将以上3个动作元素发挥得最为到位,使胸肌受力最为大幅、综合,由此得到最显著、理想的强化提升效果。因此在大家训练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它应该是三者中的首选。

而另一方面,哑铃夹胸的主要问题在于:练习时,通常在双臂向外打开,胸肌完全延展状态时,受力最强。而随着手臂逐渐向上收拢,胸肌的受力就会逐渐减弱,到顶峰时几乎就毫无受力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大家可以尝试限制动作幅度,把手臂活动范围始终控制在中下位置。当然如此练习,就综合训练效果而言,肯定还是不如绳索夹胸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器械夹胸最大的问题则是:虽然全程受力比较均匀,但肩膀却始终处于固定位置,无法转动或内旋;如此一来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胸肌的刺激、强化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绳索夹胸的练习方式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讲讲绳索夹胸的具体练习方式吧!首先,如果大家的目标区域是上胸肌的话,那么就把绳索滑轮下放到较低的位置,双手抓握把手,使双臂与身体呈15-30度的外展角度;

然后向前1-2步,让胸部肌肉感受到些许的拉力和延展即可。双脚可以一前一后站立或者采用自身感受舒适且平稳的站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动作开始前,大家一定要确保肩胛向后下方回收,双肩向外延展;由此来确保接下来的动作幅度、强度到位。

而如果在预备时,肩胛就松弛向上,肩膀内收向前,则会使动作难度、强度都下降很多,由此大大削弱训练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准确预备好之后,大家就可以开始正式的夹胸动作了。首先在双臂向身体前方抬起,并向中央聚拢时,记住同时向内转动双手;在顶峰时确保双手掌心向下,大拇指相贴。然后再延展胸肌,双臂向两侧下放时,则需随之向外转动双手还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训练量而言,建议大家在练习绳索夹胸时选择较小的负重,一组重复动作15-20次,效果最好。

此外在练习绳索夹胸时,大家还可以调整滑轮的高度,来针对胸肌的不同区域:比如第1组将滑轮设置得比较高,针对下胸肌;第2组位置适中,针对胸肌中部;最后第3组将滑轮降得较低,来针对训练上胸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种比较高强度的训练方式为“绳索夹胸21”——1组完成21次夹胸动作,首先前7次动作,幅度为正常的一半,双臂活动范围在中前位置;接下来7次动作仍然为正常幅度一半,但双臂活动范围在中后方;

最后再完成7次完整动作幅度的夹胸。同时,建议大家将这种高强度、高负荷的训练组放在整个训练的最后,以免导致肌肉过于疲劳,影响其他训练动作的发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常见错误

在练习绳索夹胸时,最为常见的一个错误就是在动作过程中,错误地屈伸手臂,调动三头肌辅助发力,由此胸肌的强化效果会大大减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个错误就是没有向后下方延展、回收肩胛。这不仅容易削弱胸肌的强化效果,而且这种向前收拢发力的姿态,还很容易使肩膀过度受压,引发疼痛伤病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