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绘画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至今已有七千余年的历史。在绘画史漫长的发展长河中,诞生出许许多多的画,目前我们已熟知的有古代的花鸟画、山水画、笔墨画……等等,按不同的类型分,也能分出好多来。

但有一种画与我们日常所熟知的用笔墨纸砚所制成的画不同,如果说日常的绘画充满着文科生的气息,那么这种画则更像是工科生的创作品。当然,艺术是不分国界的,更何况文理,在中国绘画的发展史上,南阳烙画完全可以在上面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烙画,起源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南阳,是以温度在摄氏300度至800度的烙铁代笔,利用碳化原理,不施任何颜料,在竹木、宣纸、丝绢等材料上作画,是一种传统工艺美术品,被誉为“南阳三大宝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将绘画艺术的各种表现技法与烙画工艺制作艺术融为一体,是南阳烙画的独特风格,也是它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第一因素,不过南阳烙画第一次为世人所熟知,却是由于它的精神。

西汉末年,民间流传着“烙画王”的传说。南阳城里有一位叫李文的烙画工匠,是远近闻名的烙能手。无论是尺子、筷子、还是手杖、扇坠、经他一烙烫,各式各样人物、花鸟、山水,走兽等栩栩如生,跃然其上,人称“李烙花”。

有一天,他在紫山边的一棵大树下休息,忽然有一男孩跑来跪在他面前,说有人追杀,求他相救,李文把小男孩扮作逃饭的哑巴,引到一块大石板面前,让他睡在上面, 躲过了追杀。临分手时,李文送给男孩一只精美的烙画葫芦作为盘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小男孩正是年仅十二岁的刘秀,当时是被王莽追杀。刘秀后于南阳起兵,公元二十五年建立东汉王朝,定都洛阳,史称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后,并没有忘记李文的救命之恩,差遣心腹携带葫芦暗中查访,找到李文后,即宣进京赐银千两,加封“烙画王”,并把南阳烙画列为贡品,供宫廷御用。

有人说,作品代表着一个艺术家的灵魂,我们也经常看到“字如其人”、“人如其名”的说法,南阳烙画经过几百几千年的发展,所展示给人们的已不仅仅是其独特的创作技艺和艺术风格,还贯穿着见义勇为、乐于助人和知恩图报的中华儿女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烙画技艺又有了新的发展。不仅可不施任何颜料用白描技法,以中国画墨分五色的要求,并以烙为主保持传统烙画本色,还将色彩巧妙地运用到烙画艺术,又形成了套彩为辅,烙套结合,拓展了新的艺术表现力,巧妙自然地把绘画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与烙画艺术融为一体。

抚今追昔,南阳烙画一直在变化,也始终在进步,传统文化与现代气息互相交融,人文历史与自然风光交相呼应,是当之无愧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