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否》原著中,盛家四个女儿,三个高嫁,只有嫡出的五姑娘如兰“低嫁”到了文家。

这样的婚姻选择,和如兰一向高傲,要争先的性格并不相符。

虽然如兰坚持自己“低嫁”入文家,给文炎敬当老婆,是因为爱情,但看完全《知否》原著之后,你会发现,如兰早在认识文炎敬之前,就有了“低嫁”的念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如兰最初的人生规划

如兰是王氏所出,从小,就被锦衣玉食地供养着,还被母亲王氏灌输,自己是嫡女,要比庶出的那几个女儿尊贵的概念。

因此,如兰在和庶出的墨兰、如兰相处时,天生就有一种优越感。

可在盛家,如兰的这种优越感注定得不到真正的释放。

毕竟,如兰自己的父亲,盛家的当家人盛纮本人就是庶出。

在成长的过程中,盛纮因为自己庶出的身份受尽磨难,所以在自己当家作主之后,他绝不允许自己庶出的儿女承受相同的苦难。

那相对的,在盛纮看来,嫡出儿女本来在身份上,就存有天然的优势,因此也该对庶出儿女有所谦让。

加上盛家还有对爱以庶出诉委屈,讨得盛纮怜爱的林姨娘、墨兰母女。

和母亲王氏一样没心机的如兰,每次对上她们都讨不到好处,甚至反过来,还会遭到父亲的埋怨。

胳膊拗不过大腿,如兰只能铩羽而归,默默憋气,并在心里对自己说,自己以后一定要“高嫁”,嫁入一个显赫的婆家,碾压庶出的姐妹们(特别是墨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像华兰出嫁前,两姐妹的对话里说的。

如兰:我可是太太生的。
华兰:没错,我们是太太生的,可也得拿出嫡女的气派来,不要临了反不如庶出的出挑!
如兰深以为然。

对古代的女子来说,出嫁前靠父母,出嫁后靠夫家。

就盛家姐妹而言,出嫁前的局面差不多已经定下了,要想比拼赢得最后的胜利,就只能比谁的夫家更尊贵。

因此,如兰在很小的时候就认定,只有像自己嫡亲的姐姐华兰一样高嫁,才配得上自己的身份。

所以,她会在懵懂的时候对齐衡动心,也会因为齐衡母亲委婉谢绝与盛家女儿结亲的可能,而黯然神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目睹“高嫁”姐姐华兰的艰难后,如兰改变想法

人的想法,会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而变得不同。这些变化的想法,也会促使人产生不同的行动,迎来不一样的结局。

如兰想法改变的契机,在华兰身上。

在华兰出嫁后,如兰曾跟着长辈去忠勤伯府走亲戚,结果才了解到姐姐华兰在婆家,被婆母欺负,不敢说,被搜刮陪嫁,不敢言,甚至怀着孩子还要委曲求全地给婆婆“站规矩”的遭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一母同胞的姐姐这样遭罪,娘家还苦于不敢得罪亲家,而不敢为华兰讨回公道。如兰很愤怒。

甚至,她还对明兰说:

天底下的婆婆都是可恶的,若要我过大姐姐那样委屈的日子,我还不如当一辈子老姑子呢。

而在愤怒之后,如兰想要“高嫁”的心就动摇了。

因为,一直以来,如兰对自己都有着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

我晓得,从小到大,我比不上大姐姐的荣华尊贵,比不上墨丫头会巴结,也比不上明兰讨人喜欢;别说爹爹,就是娘,也不甚看重我!

而既然曾经那么荣华尊贵的姐姐,“高嫁”之后都只有委曲求全的命,那如果自己呢?

如兰很肯定,自己未来在婆家的表现不可能比华兰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与其只顾着享受“高嫁”的美名和光鲜之后,去受那些忍辱负重,委曲求全的苦,不如找个真心爱自己,宠自己的人。

就算这个人的家世不如自己家,也没太大关系。

自此,如兰的想法彻底发生改变。

之后,如兰在得知自己因为墨兰的不当言行,接连错失了和丧偶的“白马王子”齐衡,以及王家表哥结亲的机会,也并不生气。

反而,她会注意到之前根本看不上眼的文炎敬,并在与文炎敬相爱之后,毫无芥蒂、欢欢喜喜地嫁入自己曾经看不上的寒门。

婚后,如兰和文炎敬夫妻俩很恩爱。

偶尔婆婆刁难几句,文炎敬也会护着如兰。如果婆婆实在过分了,王氏也可以上门为女儿出头,如兰的父兄也可以再去找到文炎敬暗示提点……

总之,如兰的婚后生活,过得很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结语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原著中,纵观盛家的女儿,如兰是很不起眼的一个。她的容貌、才学都不如其他几个姐妹出众。

但为什么如兰还是能够过上好日子呢?

究其根源,如兰很有自知之明,她了解自己,也能摒弃面子,客观地评价自己。

因此她可以说出,自己“比不上大姐姐的荣华尊贵,比不上墨丫头会巴结,也比不上明兰讨人喜欢”的话。

承认自己不如别人很扎心,但这也是一种自知之明。

而在这种自知之明的引导下,加上看到华兰的遭遇,如兰选择因地制宜,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行为,让自己能够选到最适合自己的活法。

于是,她放弃“高嫁”的执念,转头在“低嫁”的选择中觅到了人生的风景。

这不是偶然,这是真正属于如兰的人生智慧。

而对于在人生五光十色的光景中,奔波的我们来说,也可以学习如兰的人生智慧。

时刻警醒自己,拎清遭遇的情况,看清自己的斤两,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活法,遇见最美好的生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