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赦过遗善,则民不励。有过不赦,有善不遗,励民之道,于此乎用之矣。”

——《管子法法篇》

在中国历史上存留时间最长的封建王朝时期,百姓日夜祈盼的无非是统治者的仁治天下,“大赦天下”更是彰显君王仁德的最好方式,毕竟,给予低贱的罪犯怜悯最好的方式就是改变其命不久矣的结局。

说到“大赦”,在历代王朝中,颁行名目最多、次数最频繁的还要属大汉王朝,由此之后也为其他朝代的赦免制度奠定基础,然而,“大赦”表面上的确延续了太多罪犯的性命,让很多人感觉大汉帝王对于生命的敬畏,究其本质,在那样由帝王绝对控制赦免权的时代,这项法度更多的是为统治者“脸上贴金”。

没有成熟、完善的赦免法度作保障,堪称“统治双刃剑”的大赦制度让当时的很多汉代权臣以及后人深刻地认识到:皇权控制下的赦免权更加容易催生过度纵容,加入大赦这一政令实施的绝非帝王及罪犯还有整个权力机构,由此,由大赦催生的侥幸及腐败心理无疑成为了腐蚀大汉王朝的蛀虫,直至帝国覆灭。

西汉地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汉代大赦兴盛的根源与现实基础

一、汉代大赦兴盛的根源与现实基础

汉代因为自身在中国历史较早的出场顺序决定了在诸多法度的践行方面都是开拓者地位,虽有“汉承秦制”一说,在仁治方面,汉代统治者的确不同于较为暴戾的秦代统治者。

百废待兴的大汉初期,统治者深深明白当年秦“任刑罚、赭衣塞路”带给全体国民的阴霾,严刑酷法不是保证天下长治久安的好办法,再加上被当时汉代统治者团队认可的“黄老清静无为”学说的出现,大赦此项法度的思想基础由此建立,这也是大赦兴盛的思想根源。

当然,深谙集权统治智慧的人们要清楚,大赦这一类的法度的实施不可能一蹴而就,这背后需要有完善的统治体系建立并正常运行后才能逐渐开展,所以,在汉初统治者团队集中力量提高国力之后,当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达到理想状态后,大赦才有成熟的氛围开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为重要的是,并不是天下太平之时大赦法度才会存在,相反,大赦这一法度尤其在朝政尚未稳定之时才会凸显“雪中送炭”的作用,要知道,汉代初建到走向鼎盛的过程中,仍旧需要不断处理各种矛盾引发的政治军事争斗,而一味地使用铁腕来处理矛盾其实是得不偿失的,而此时的大赦法度推行,着实能够起到收拢人心与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最经典的例子,当年的汉景帝在吴楚七国之乱爆发后,为了争取到民众的支持并早日平定叛乱而宣布大赦天下。不费一兵一卒却能够达到兵戎相向都无法到达的效果,可想而知,大赦法度在汉代统治者心中的超然地位。

所以说,汉代的大赦法度兴盛无论对于这一朝代还是后世各个朝代都极具借鉴以及可行性。

七国之乱示意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看似“百利无害”的汉代大赦实则危机重重

二、看似“百利无害”的汉代大赦实则危机重重

在没有将大赦法度与集权统治相结合来分析之时,我们都会认为这是最为仁治的法度,甚至,很多人都会出现这样的错觉:如此法度是百利无一害的,然而,就是这样的法度真正将大汉王朝隐性地不断推向危机之中。

不可否认,在有效规避政治危机与社会矛盾和解以及弥补法律缺失这一块,大赦法度具备十足的不可替代性,在集权统治时期的大赦法度与现代民主法治社会氛围下的以人为本并不相同,而且,人治之下的大赦法度最大的弊端就是无法真正做到公平合理开展,甚至,施政者还会在其中大做手脚。

如开篇管子所说,法律的存在是为了让人们在心中建立起敬畏的红线,大赦法度应该建立在这种敬畏心理之上而非失去公允后的侥幸心理,当法律丧失了惩恶扬善的权威之后,大赦同样会失去感化救人的功用,由此,明知故犯的人越来越多,危机也就会在最暗处滋生起来。

汉宣中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汉代大赦法度大力推广之后,从统治阶层到平民百姓,各类人群从不同角度对这项法度产生了不同的“私心”。就比如,因为汉代大赦法度的实施具有不定期性,由此,很多善于观天象的人总会通过占卜的手段来预测大赦令来临的时间,如此一来,违法者开始产生侥幸心理,甚至,在大赦令做“保护伞”的前提下开始有预谋的犯罪。

而对于具备司法处决权的汉代官员来讲,总会因为私利而劝行赦令,要知道,封建统治之下,即便有着严明的法度规定,官员们在执行过程中也尤为地随心所欲,如此一来,大赦法度的宗旨也就无法从一而终了。

所以,从后人的角度来看,大汉最初的大赦令的确可以做到“乱世赦多,盛世赦少”的规律,不同的政治局势面前将大赦令的功用发挥到极致,可在大赦令的实施逐渐有失偏颇后,尤其在大汉逐步走向动荡之时,大赦变成了乱赦,如此一来,社会更加动荡也就逐步导致了王朝的灭亡。

汉宣帝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事实证明,为专权服务的大赦制度只会成为王朝覆灭的加速器

三、事实证明,为专权服务的大赦制度只会成为王朝覆灭的加速器

单纯来看,大赦法度本身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无论赦免的罪犯有着多么严重的罪行,大赦都会起到教化人心的效果,而导致如此难得的法度却加速王朝覆灭的最大原因却是汉代大赦服务的是集权统治而非人性本身。

帝王对于大赦法度具有绝对的控制权,而执行官员也可以在无形中左右大赦令的实施,随意性与专断性使得大赦成为了统治阶层玩弄权术的又一手段,本该在大赦过程中也遵循法度严明却出现了“乱赦”等等不良情况,可想而知,在集权统治出现危机之时,依靠大赦天下来收拢民心其实只能起到饮鸩止渴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结语

在汉代统治者前仆后继的努力之下,大汉王朝迎来的是中国封建历史中的第一个实质性鼎盛时期,各项法度也逐步达到了成熟状态,而对于大赦法度这一层面却处于探索阶段。难得的是,大赦法度为后世朝代以及现代的仁治理念提供了很多的借鉴,毕竟,如何解决社会矛盾始终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而最值得后人警醒的是,大赦法度最终还是在大汉统治者代代相传中“被玩坏”,统治者被过度纵容地依赖大赦法度,执行者被过度纵容牟取私利,犯罪者被过度纵容明知故犯,多种原因最终导致大赦法度成为王朝崩塌的导火索。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文献:

· 《汉代赦免制度》

· 《汉代大赦文化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