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纵观华夏民族历史长河,有不少文人志士为了国家满腔热血视死如归。如“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的诸葛亮,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在他们的心里,装的永远是伟大的祖国和老百姓。

一代好官焦裕禄:为官多年的他,衣服、被褥的补丁加起来足足有78个,但他从没想给自己换一换,可逝世后,百姓竟不让下葬,是为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命途多舛

1922年8月16日,焦裕禄出生在山东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由于环境困苦,在吃饭都不能满足的情况,焦裕禄在7岁能拥有上学机会算是不错,所以他尤为珍惜,勤奋好学,名列前茅。如若能在困苦但有书念的情境下艰难长大也无可厚非,但靠天吃饭的年代,突如其来的灾荒逼得他不得不退学,退学后只能回家种地,懂事的焦裕禄没有一丝怨言,农闲时期还会做一些小买卖,比如卖煤炭、卖菜、卖油等。

17岁那年,他的家庭突遭横祸,家里的顶梁柱,他们的父亲竟被日寇残忍杀害,本就贫苦的日子雪上加霜,为了挣到更多的钱,他便开始做工过上了自力更生、养家糊口的生活。两年后,焦裕禄设法从地主家逃了出来流落到宿迁,之后又在一地主家当了两年雇工,这期间他受尽折磨,白天有干不完的活,晚上睡觉的地方夹在猪窝和牛棚中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找到组织

23岁那年,恰逢抗战胜利,焦裕禄便回到家乡在我党的领导下当了民兵,还参加过解放战争,一年后,他加入了我党后来,他服从组织安排前往渤海地区主抓土改复查工作,还因表现出色由临时人员转成干部。1949年以后,他先后被任命为尉氏县大营区委副书记兼区长、共青团郑州地委第二书记等职务。期间,为了完成学习梦想,他科学自学日夜不停地读书,考到哈尔滨工业大学进修,随后还在大连起重机厂学习。

任职兰考整治三害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发展困难重重,一是要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一是要抓科学技术。对于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地方,面临的是更大的挑战。河南兰考县在当时就是一个非常贫苦的县,经常遭遇自然灾害,闹饥荒更是常事,民不聊生、百姓生活困苦。此时,组织派焦裕禄任职兰考。

正如前面所说,任职期间,兰考县正经历最为严重的灾荒问题,粮食产量持续走低,百姓苦不堪言。

焦裕禄一到兰考便开始考察,有时深夜还会联络干部和群众,以从根本上寻求解决方法。在兰考最严重的问题是内涝、风沙、盐碱等恶劣灾害,他亲自走进地里,没日没夜的摸索解决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破除三害,他还从干部作风入手,他要求人民的干部就要为人民办实事。在兰考,他常去贫苦百姓家探望,有一次,他忍着剧烈的肝疼、冒着刺骨的寒风连续走访了9个村子的几十户人家,但他没喝老百姓一口水,连烤火他都没有。当他到了梁孙庄梁俊才家的时候,大娘已双目失明,而大爷则瘫痪在床,焦裕禄去了他们不认识,他直接解释到“我是您的儿子,主席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的。”老两口感动得泪流满面,连口感谢我党。

经过努力,焦裕禄发现了泡桐树可以抵御这三种灾害,还通过“贴膏药”、“扎针”等方法治理了风沙,不仅治理了,还能给老百姓带来可观的收益,于是他开始组织百姓参与到梧桐树的种植工作当中。就这样,他带领兰考县人民与天斗、与地斗,战胜了在别人眼里无法战胜的困难,彻底改变了兰考的面貌。经过努力,兰考20万亩盐碱地变成良田,焦裕禄倡导的泡桐树栽培,也成为后来兰考县百姓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

虽然在兰考县焦裕禄只工作了一年零四个月,但他伟大的无私奉献精神却给后人们难以言喻的力量。尽管焦裕禄身体不好,家里人口又多,生活很艰难,但对于政府的救济,他没有一次接受过,而且将名额让给了群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兰考工作一年有余,他那一床早已说不清颜色,摞满补丁的被褥(被子上46个补丁,褥子上35个补丁),足以说明一切。据说他身上的衣服很少换,脏了破旧就让爱人拆洗缝补,有时破的都没法补了,连爱人都跟他翻脸了,他只好自己动手补了起来,就这样艰苦生活的焦裕禄,但若看到哪家吃不起饭,他便会将其工资的一半分些出去。

焦裕禄逝世人民悲痛万分

由于工作量巨大很少休息,焦裕禄在这期间不幸患上了肝癌,而他依旧将时间和精力用以解决群众问题,最终在42岁时,他倒下了。焦裕禄的肝癌刚被发现的时候,他没有要去医院治病的想法,一心忙于工作,老百姓看不下去了,强行将其送往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医院治疗期间,焦裕禄为了节省国家资源,能不用的药坚决不用,令医生护士尤为感动。焦裕禄下葬那天,四面八方的乡亲们都来围观,就在将要入土的时候,人们喊了起来:“不要埋焦书记!”,为了让后面的人能见焦书记最后一面,还有的人爬到焦书记的棺材上阻止掩埋,直到后来的所有人都见到了焦书记最后一面,才将其下葬。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焦裕禄用他短暂的一生为老百姓排忧解难,但他办公的桌子、柜子等是原兰封县委初建时买的,有不少地方破损严重,人们多次劝他换个新的,他从来没有采纳,只是修了修补了补继续使用。这种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值得被发扬光大。相信大家永远不会忘记他,焦裕禄精神永存。

文/赵贺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