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长河中,留存下非常多经久不衰的东西,例如民歌。而民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娱乐方式。

而信阳民歌就是汉族民歌中的典型代表,并且在2008年信阳民歌已经纳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始传承并且保护这一文化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阳民歌诞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它与湖北、安徽两省交界。这里山势多变,西部群山峻岭,中连绵不断的丘陵,北边却是一望无际的平原,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造就了这里的人民注定会诞生不凡的文明。

据资料记载,我国的音乐在商朝已逐渐成形。从近几年在信用各地出土的编钟等乐器,可以充分说明当时的宫廷乐相当发达。其中出土的古编钟等乐器有的以三枚为一组,构成宫、角、羽或者宫、徵、羽等不同的三音列组合。并且这三音列音乐在信阳民歌中还有较为完整的留存。商城背部古商遗址诓龙村、堆塘村的民歌《猜花名》、《张先生讨学钱》,河凤桥黄山头的民歌《娘教女》等都是由宫角羽三音列构成的。这些三音列民歌流行的年代久远,覆盖面积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往今来的无数次战争,历朝历代的更替,给信阳当地带来天南海北的文化大交流。吴歌楚辞的风韵、皖腔苏韵的余音,中州戏曲的特色、昆腔京曲的唱念,湖光南音的风格都与信阳的方言土语、音乐节奏融合在一起,在本土音乐的基础上形成独具特色、曲调多样、种类丰富,体系完整的汉民族民歌。

信阳民歌可根据演唱内容和产生时代可分为情歌、小调、叙事歌、革命历史民歌、新民歌、仪式歌、号子、山歌、田歌、灯歌、会歌、儿歌、叫卖歌等及其他类十余种,涵盖着不同文化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的广泛题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管是悠长响亮的山歌、振奋人心的劳动号子,还是柔美婉转的小调、幽默风趣的田歌,或者高亢热烈的革命历史民歌,无不客人生动,各具有特色,深刻影响着当地人民的人民的生活、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而然不敢想的是,这么好的文化遗产却因为没有继承人,慢慢要消失。

因为学习民歌的前期时间长,期间还要接受没有任何资金的帮助,使得非常多的年轻人不愿意去学习。再加上大批民间艺人先后离世,民歌留存的片段在减少,使得民歌的生存空间更为狭隘。信阳民歌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已经岌岌可危,面临失传。我们该如何去保护和继承它?才能让流传几千年的民歌不会陨落?这是留给我们的又一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