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其实都有一种惰性,比如,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往往不是怎么去解决,而是想有没有什么人可以帮助我们来解决。这种依赖心态可能是来自于儿时,因为在小时候,似乎无论出了什么事,都有父母可以替我们解决。

年龄渐大,渐渐地发现,父母原来也不是万能的,在很多时候,他们甚至还不如我们有能力,于是,就会将所依赖的人下意识地转移到朋友身上,也就有了“朋友多了路好走”,“朋友越多路越宽”之类的话。但事实上呢,朋友可能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出手相助,但没人会像父母那样全天候、无条件地来帮我们。认识不了这一点,做人往往很悲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概是前两年,一次偶尔的聚会中,有个朋友看似不经意地说了一番话,大意是他年轻时的一个兄弟在外打工,机缘巧合之下,现在资产已经上亿了。这一说,大家自然要问个究竟,于是他说了很多当年他们的事,来佐证他们的关系好,又说了很多对方现在奢华生活的一些细节。有人打趣,让他过去给对方当个管理什么,或者干脆,让对方回本地投资,他也能得些好处。他则很矜持,话里话外的意思是,这事已经在谈了。

从饭店里出来,被风一吹,我感觉到有哪里不对。这位朋友的生活相对来说要困难一些,本是我们中话最少的,现在因为有那个朋友,成了酒席上的主角,而他似乎很喜欢这种转变。但是,这种转变跟他本身毫无关系,只不过是因为有个成功的朋友。难道,他真的以为那个朋友会帮他?这种兄弟情深的事只在影视里见到,现实中我是没见过的。他的希望越大,只怕失望也会越大。

两年后的现在,这位朋友还是像过去那样平凡,那位有钱朋友也没伸出援手,但他还是会经常地提到对方。只有当别人问起“你们关系这么好,怎么不去找他帮忙”时,他才会尴尬地笑笑。

我不知道他是不是真去寻求过帮助,但去与不去,其实都是一个结果。

越是成功的人,经历的也就越多,他们的身边会出现很多各种类型的人,心里会下意识地将人分为好几个等级,以进行区别对待。这种情况其实在我们身上也有,从小到大,再到中年,认识了多少人,有的人注定是路人,属于擦肩而过的,有的人会有一段交往,但过了也就淡忘了,还有的人,虽然不至于遗忘,但无非也就是点头之交而已,只有极少数的人,才会让我们真正的记在心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你渴望得到某人的帮助时,要想一想,自己在他的心中,是不是那极少数人之一。父母之所以全心全意帮助我们,是因为我们对他们来说是唯一的,妻儿愿意帮助我们,是因为我们对他们来说也是唯一的,那么,你在朋友心里的位置呢?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了,除了有一定的资源和机遇之外,所经历的也远非一般人所能想的,所以,成功的人一般不会轻易出手帮助别人,尤其是,对他的成功没任何作用的人。

很多人说,成功者的心都狠,那么富有为什么不愿拿出一点来帮别人?说这话的人一般都是失败者,是想从成功者手里得到一些好处却未能如愿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到中年,别再依赖朋友交情了,除了父母,谁也不会无条件帮你。生活,是自己的,不要把任何希望都寄托在别人身上,别人的成功跟你毫无关系,所以,你的失落也跟别人毫无关系。最终,我们会发现,所有的问题都需要靠自己解决,与其等待别人的施舍,不如好好想想,怎么去解决面临的问题。

当你习惯了依赖别人,有一天失去了依赖你就会束手无策,当你习惯了自己解决问题,会发现很多的问题,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般难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