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几天,和好友聊天,聊着聊着她说起了父母的事情:

好友的妈妈这两年爱上了跳双人舞,但是她爸总是时不时的反对,可能是觉得自己老婆和别的男伴跳舞让他脸面上不好看,也可能是因为隐藏在他内心的不安全感,怕老伴跳时间长了会和舞伴产生感情。

“这事在最近大爆发了,我弟给我打电话,让我给妈打电话,劝她别再跳舞了。因为跳舞这事老俩口又闹得很不愉快,导致我爸几天都闷闷不乐,心情很差。

我弟义愤填膺地说:‘姐,你不知道,妈每天晚上又是化妆、涂口红,又是换衣服,打扮得花枝招展,这么大岁数了就不能消停点吗?你说爸能不生气吗?”

好友说,其实她妈妈因为跳舞这事,跟她爸爸大小矛盾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作为女儿,她当然希望父母恩爱、相处和谐,可是一个是非要去跳,一个又不让跳,有时候她也挺无措的。

其实,我内心是支持我妈去跳舞的,她们这一辈的女性,没有工作上的功成名就,在家里充当着妻子和妈妈的角色,终日理所当然地被一家人的吃喝拉撒缠身着,没有自己的时间、没有爱好、没有自由,几乎没有真正为自己活过。现在好不容易儿女成家立业了,她能悠闲些了,难道连跳舞的自由和权利都没有吗?

“如果是以前的自己可能也会像弟弟一样想当然地认为,当妈的,尤其是到了奶奶和姥姥的年龄,都要在家操持家务,照顾子孙。可是今时今日为人妻为人母的我,却是无比理解妈妈对跳舞的执着,那不过是她在半辈子操劳和琐碎里寻求的一些慰藉和寄托,在几十年里日复一日的波澜无惊中的一点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的好,我的美,我的心,我的善,都被他唱出去了。”

这是前段时间在网上引起热议的黄阿姨的一句话。

黄阿姨61岁了。

在此之前,她只是一个普通的阿姨。嫁一个普通的丈夫,搭伙儿过了大半辈子。有一个儿子,欠了一屁股债,老公权当没看见,只有她前后忙活,为了儿子的债务忙活,为了孙子的学业奔波,张罗凑钱、买房。

她真正的家人没有对她说过一句感谢和心疼的话。

为了操持一家人的生活,耗尽了半生的心血。然而丈夫孩子却把她的所有付出看成理所应当,

她后来看到了短视频,“认识”了所谓的“靳东”,她原本灰暗的世界突然有了色彩。

黄阿姨说她跟靳东彼此爱慕,要给她100万,给她买房子,还要跟她结婚。

甚至为了靳东,她还瘦了10多斤,每天跟丈夫吵架、分床睡,一心想离家出走甚至改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事在网上引起了热烈的群嘲:

“靳东打包诺贝尔数学奖连夜逃跑。”

“你魔怔了吧,随便想嫁谁就嫁?”

“她老公更可怜吧!”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我在看完了整个视频之后,心里却无比难受,如鲠在喉。

也许年轻时的自己也会像网友那样觉得好笑,可如今越看越觉出一种悲凉来。

于是,假靳东的那些——“姐姐别太累着自己,我心疼”,便成了她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用黄阿姨的话来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委屈,她无人诉说,丈夫、儿子不会懂,也懒得懂,旁人更是懒得理会。所以,所有人能显而易见看出来的圈套和陷阱,她却毫不犹豫地一头扎了进去。

这份“出格”的爱情向往和追逐,让网友同情靳东、甚至是可怜丈夫,却很少有人注意到当被人问及为什么喜欢靳东时,黄阿姨的回答是:“两个人聊得来,他会体贴人,他善良、忠诚。

不是因为“帅”,也不是因为“多金”,她对靳东的爱慕,仅仅只是因为“体贴人、忠诚”这样一份简单的,原本属于婚姻里的温暖。

所以你会看到黄阿姨说出那句令人心酸的,“我一生都没经历过爱情。”

和丈夫那句不足为奇的冷漠嘲讽,“你又不是美女,60多岁的人了,谁会要你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数人只看到了整个事情的荒诞好笑,却忽视了她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也忘记了中年女性也同样有情感需求,她们一样需要爱与被爱。

与其说黄阿姨“疯魔”了,倒不如说是她对压抑了一辈子的情感宣泄和对空缺情感的填补。

德国心理学家卡伦·霍妮在《婚姻心理学》一书中说:

“在大部分婚外情的案例中,我们会发现这些婚外约会通常与性无关,却与寻求友谊、支持、理解、尊重、注意、关爱以及担心有关,而这些原本是婚姻应该提供的东西。”

是啊,如果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情感需求视而不见,要么忍受,自我消耗直至麻木;要么爆发,成为别人口中的“荒诞好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像黄阿姨这样的例子虽然是少数,但在日常生活中,像好友妈妈那样情感被忽视的女性群体却是比比皆是。

她们在曾经“以夫为天,以子为轴”教化下,把自己活成了背景板。好不容易儿女成家立业到了可以悠闲点的年龄,又被“奶奶”“外婆”的社会角色所掣肘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为了我,我妈成了北漂”| 我diss最多的那个人,却是我最离不开的人》里面写到了我们的妈妈和婆婆辈的女性,因为我们的小家,她们放弃了自己的家乡,来这样一个陌生的城市生活,只是为了帮我们照顾家庭,解决后顾之忧。

而我身边绝大多数,包括我在内的职场女性,正是因为有了“她们”在我们身后的默默付出和支持,才有了让我们在职场上大展拳脚的机会。

我认识很多阿姨,甚至会把照顾儿女子孙当成己任,会强加给自己一个“道德观”,觉得如果不能照顾子孙那是自己的过失。

半辈子的忘我付出,可能早已让“她们”忘却了什么是自我。更别提自己曾经对生活的憧憬和对情感认同的渴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不想去赞扬“她们”这一代的忘我付出,因为赞扬很多时候只是另一种变的裹挟。但是至少我们可能做到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多一些关心和支持。

我们习惯于和她们谈论家长里短、柴米油盐,却总是会在无意识中忽略了她们内心里隐藏的粉红色泡泡。

我们习惯她们大都一辈子为家庭、为孩子而活,从来没有真正为自己活过。

我们习惯要给孩子足够的耐心和爱,可是很多时候会忘记,年纪稍长的对爱的渴求和每个人的需求都是一样的啊。

可有时候她们只需要多一点点的理解,多一点点的爱,多一点点的浪漫,就可以让她们拥有力量抵御漫长无趣的琐碎和艰辛。

她们只是在一味付出,更羞于谈“爱”,可对爱的渴求,并不会因为她硬着头皮的坚持和佯装的坚强而变得少一些。

看看现实生活中,多少中年阿姨们,一边默默忍受着生活琐事的消磨,一边小心翼翼地想要够到“天上的星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几天暖姥姥生病了,腹痛难忍,看着一向精力充沛的暖姥姥躺在床上的背影,我真的非常难受。

因为不明病因,所以我连续给暖姥姥连续安排了两天检查。但暖姥姥第一句话是说:“诶呀,这个不能安排在一天呀?后天家里要装东西,我总得要守着呀!”

当我听到她这一句,我真的有点忍不住想哭。

暖姥姥从年轻就是很要强的一个人,做过大学教师,做过法官,一直热爱写作。但我在想,即使暖姥姥这样,在那个时代算走在前面的“事业女性”,是不是也曾在“家庭和事业”里做过无数次的“平衡”,是不是也被很多事情裹挟住,放弃过自己的更大的梦想?是不是也因为我,改变了她想象中的退休生活?

所幸,这些年我的工作时间相对自由,陪着暖姥姥去过不少的地方,看过不少风景。

我理解,当我们逐渐成为主要支持家庭的那个人,不是所有人都有时间都有机会,陪着家里人旅行,甚至有可能因为距离,没办法生活在一起。

这时候,我想我们能给的,也只剩理解了吧。

理解他们也许逐渐与纷繁的社会越来越远,理解他们也许对滚滚向前的时代变得不知所措,同时也理解他们也许对生活还有一点点“妄想”。

真的很希望,有一天妈妈们跳广场舞不再是需要争论的一件事,而是另一半和子女心领神会的理解和支持;黄阿姨的“荒诞行为”,有一天也不会成为人们嘲讽的“趣味”新闻,而是绝大多数的心疼、包容和帮助。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