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大物博,经纬跨度大,地形地貌多样,拥有不同类型的气候地理单元,每个单元自有秉性不同的动植物产,催生出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和饮食习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的各大菜系说

中国的各大菜系说

各地饮食早先称作风味菜、地方菜或是帮菜,在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期间,有学者提出了菜系概念,起初是为研讨之用,后来得到饮食界的关注及引用,并不断为行业和广大群众所接受,因此就陆续有了四大菜系、八大菜系之说。

四大菜系是指鲁菜粤菜、苏菜(也有淮扬菜一说)和川菜,后来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闽菜、浙菜、徽菜(稍别于皖菜)、湘菜,形成了八大菜系,再后来又有十大菜系的说法,即增加了京菜和鄂菜(现称楚菜),甚至还提出过十二大菜系、十六大菜系,加上盛行当地的豫菜、赣菜、陕菜、辽菜、滇菜、晋菜、黔菜等等,可谓是百菜竞艳,千肴争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次全国厨艺比武

首次全国厨艺比武

饮食风味不同则厨艺流派有别,为了让厨师们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各地会举办很多学习交流活动,国家级烹饪比赛无疑是最高规格的舞台。

1983年11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届全国烹饪名师技术表演鉴定会在北京举行,作为建国后饮食业的第一次厨艺盛会,得到了各界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主办单位由当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牵头,地点设在人民大会堂,从3日一直持续到18日,期间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多位领导同志也出席了相关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届全国烹饪名师技术表演鉴定会,后来又被称为第一届全国烹饪大赛,共有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83位厨师参赛,均是各地顶尖的烹饪好手,代表着当时中国餐厨领域的最高水准

川渝选手联袂角逐

作为在各版本“菜系说”中均占一席之地的川菜,也派出了当时最强阵容,因重庆在同年已成为计划单列市,故川菜五人参赛队伍由四川和重庆分派选手组成,他们是:

★成都市荣乐园餐厅的特级厨师,曾国华(69岁,成都金堂人)

★重庆市味苑餐厅的厨师长、特级厨师,陈志刚(57岁,内江简阳人)

★重庆市山城商场的厨师长、特级厨师,李跃华(52岁,内江隆昌人)

★成都市饮食公司的副经理、特级厨师,曾其昌(42岁,成都金堂人)

★重庆市味苑餐厅的白案组长、一级面点师,李新国(38岁,重庆人)

注:当时简阳隶属内江;指厨师参赛时年龄。

本次大赛没有一长串的赞助商名字,也没有大众评审团和才艺表演,只有纯粹的厨艺比拼,分为热菜、点心和冷荤拼盘三个评比项目,最后由大会组委会评出十名最佳厨师五名最佳点心师十二名优秀厨师三名优秀点心师,以及七名冷荤拼盘制作工艺优秀奖和五十三名技术表演奖获得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川菜代表全部获奖

川菜代表全部获奖

根据当时的比赛要求,每位厨师需要烹制四道参赛菜品,经过多轮激烈角逐,川菜五人组全部获奖,其中:

李跃华被评为最佳厨师

曾其昌、陈志刚、曾国华被评为优秀厨师

李新国被评为优秀点心师

川菜五人组参赛菜品如下——

曾国华的参赛菜品:

家常海参、竹荪肝膏

仔鸡豆花、干烧鹿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竹荪肝膏,原图翻拍,效果有损耗

陈志刚的参赛菜品:

蛟龙献珍、干烧岩鲤

双味火锅、官燕孔雀

注:双味火锅,以太极图形制成带隔断的锅体,第一次让传统毛肚火锅与菊花火锅同处一锅,兼顾了红汤的麻辣鲜香和清汤的清新醇厚,是该届比赛的一大亮点,两年后,“双味火锅”由川菜烹饪学大师熊四智改名为“鸳鸯火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双味火锅,原图翻拍,效果有损耗

李跃华的参赛菜品:

干烧鱼翅、鸳鸯海参

百花肥头、咸菜什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花肥头,原图翻拍,效果有损耗

曾其昌的参赛菜品:

樟茶仔鸭、虫草鸭舌

鱼香兔糕、口袋豆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樟茶仔鸭,原图翻拍,效果有损耗

李新国的参赛菜品:

缠丝酥焦饼、鸳鸯叶儿粑

全蛋金丝面、樟茶鸭粒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缠丝酥焦饼,原图翻拍,效果有损耗

川菜名师出奇制胜

川菜名师出奇制胜

斩获最佳厨师殊荣的川菜特级厨师李跃华,出人意料地凭借一道“咸菜什锦”斩落各路好手,跻身十佳行列,赢得满堂喝彩,让人拍案叫绝。

李跃华烹制的这道咸菜什锦由二十品川味咸菜组成,包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咸菜什锦,原图翻拍,效果有损耗

此菜选用了四川盆地常见的豆苗(豌豆尖)、豆芽、白豆、红白萝卜、大头菜、豌豆、海椒、榨菜、油菜薹等蔬菜原料,是一道全“素”菜式,囊括了炒、渍、拌、糟、腌、泡、炸等多种烹饪技法,涵盖了咸鲜、鱼香、酸辣、姜汁、蒜泥、麻辣、糖醋、五香、芥末、红油、香糟、糊辣、椒麻等极具代表性的川菜味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跃华老师当年荣获的奖杯

上菜时,用生姜雕成一座假山置于中间,以20个小蝶盛装小菜围于四周,放眼望去,五颜六色,满目琳琅,形质各异,风味万千。

以一道咸菜登上厨坛之巅,不仅是川菜厨师醇熟高超的技艺使然,更是丰富的川菜味型和四川盆地物产所致,天、人、物三者融为一体、自成一脉,将天府之国的富庶寓情于菜,把平中见奇的技法熔炼于肴,方才取得大繁至简,大味至臻之奇效,天人合一,返璞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