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者按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年。留坝全县上下以“悠悠万事,脱贫为大”“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和毅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啃下最后的贫困硬骨头,当好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报春鸟”。即日起,留坝发布推出《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专栏充分展示紫柏大地脱贫攻坚新气象、人民群众新作为、各级干部新担当,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加油鼓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奏响新时代的壮丽凯歌。

蒋雪峰:心系群众真扶贫 脚沾泥土勇攻坚

半年的驻村生涯,两年的扶贫办工作经历,蒋雪峰,他用双脚丈量着留坝土地,以百姓心为心,用辛勤汗水换来群众美好生活成绩单,忠实践行自己的初心使命。

2018年3月,时任玉皇庙镇两河口村第一书记的他,严格按照自己定下的“空谈不得、马虎不得、耽误不得、折腾不起”的原则,拿出不惜脱一层皮、掉一身肉的工作劲头,干好本职工作,不辜负组织和群众的期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全面摸清村情户情,尽快进入角色,他将全村159户地理位置信息逐个在电子地形图上进行标注,会同村组干部逐户迅速掌握了全村、农户住房状况、产业发展等基础信息,情况清、底子明。

他想方设法增加群众收入,白天走访调查作记录,晚上梳理信息谋对策,准确定位村级产业发展规划,鼓励村级致富能手带动贫困户抱团发展,重点发展袋料香菇、养蜂、中药材种植,带动群众逐步扩大产业规模,增强发展势头。

“我们做不了大事,但是我们要全力以赴,做到问心无愧,不能做光说不干的假把式”。在工作中他常常这样勉励告诫自己。

2018年8月,他被抽调到县脱贫办公室工作,承担全县年度贫困任务、贫困县摘帽以及行业扶贫的组织实施和业务指导工作。接到通知的那一刻,他深知自己肩上的重担,为此,他刻苦钻研脱贫攻坚政策,全面分析留坝贫困状况,认真完成脱贫攻坚扶贫业务、政策培训指导的同时,对标“户脱贫、村退出、县摘帽”标准,对偏远村组挨家逐户核查,逐项梳理查找差距,分别建立村、组、户台账,分类列出问题清单,认真听取镇村干部和群众的反映和要求,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脱贫对策,全县75个行政村都留下了他扶贫的足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顶烈日冒严寒,风里来雨里去,舍小家为大家,这是他的真实写照。早出晚归是常态,加班熬夜是常事,委屈了孩子,慢待了父母,辛苦了妻子。由于长期伏案工作,“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找上了他,长期腰疼脖子疼,疼痛袭来,常常痛的白天坐不下、晚上睡不着。但是工作安排就是冲锋号,任务一来,他又强忍病痛,抖擞精神,投入紧张的工作之中。

当全县2018年底实现了39个贫困村退出、3195户9411人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30.81%降至1.08%,2019年3月第三方评估反馈我县错退率、漏评率为0,群众满意度达到99.55%,2019年5月省政府公告留坝县退出贫困县序列的目标时,他所有的辛酸和泪水都化作了骄傲与自豪。

赵海光:青春不负韶华

赵海光,一位马道镇人民政府干部,也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关中娃”。初来乍到,对留坝本地的人文地理情况一无所知,语言成了他的第一道坎,为此,他虚心向同事们请教学习,四年多来,走村入户也成了他的常态。如今,他和大家交流起来毫无障碍,积极协调给予解决群众遇到的困难,确保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7年,面对要将全镇497户贫困户1371人的信息录入,时间紧迫,工作量巨大且繁杂,容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他创新工作思路,团结同事协作工作,先录入第一遍农户信息,然后使用系统进行筛选、比对、纠错,高效率高质量完成了工作,2017年被授予“留坝县扶贫数据信息管理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想要农民腰包鼓,产业发展走在前,他积极协助全镇落地新建20余个产业园,带动全镇170余户发展中长线产业,贫困户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提供稳定增收的保障。

2018年至今,招商引资企业累计完成投资1800余万元,先后引进建成的沙坝高山花卉基地,年产高山花卉40万盆,带动全镇56户贫困户增收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还有沙坝袋料食用菌生产基地,,年产袋料食用菌100余万筒,有效解决了全镇袋料食用菌产业发展中菌桶缺少的问题,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成本,而且每年为沙坝村扶贫社创收30余万元。

正是因为他的默默努力、学习、追赶,得到了领导同事的肯定与群众老乡的认可。现在,老乡们见了他,都会亲切地打招呼。

编辑:张 露

责编:尚小靖

审核:王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