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初学佛的时候在读诵经文的时候,竟然会有经文内容太长、文字晦涩难懂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我们诵读经书,还会对正确理解经书中所阐释的内容有影响。

不仅现代人如此,古时候的出家人也有着这样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阅读经卷,了解其中的奥妙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要说到一种佛经的阅读方法——三分科经。

所谓三分科经就是将佛经的内容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是:序分、正宗分和流通分。

序分也叫做序说,就是讲说佛陀为什么要说这部经的原因。在序分中也有着通序和别序去区分。像我们都知道的如是我闻,佛在何处与谁说法,这些就是通序,不同的通序的说法原有也就是别序。

正宗分也叫做正宗说,是一部经文的核心内容,论述经文的主旨,即论述一经之宗旨,正显圣教所说法门。

流通分也叫做流通说,叙述受持这部经书的益处有哪些,使经文能够广为流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三分科经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位高僧,他就是晋代的著名僧人道安法师。因为这三分科经正是道安法师率先提出的。熟知佛法历史的朋友们应该也知道,汉传佛教的出家人姓释,也是从道安法师开始的。

三分科经从道安法师提出,一直被各种僧人使用,直到唐代玄奘大师西域取经之后。

玄奘大师取经归来,翻译了著名的《佛地经论》。在《佛地经论》中,记载了亲光菩萨的释经方法,同样是讲佛经分文了三个部分,分别是:教起因缘分、圣教所说分和教奉行分。

这里要知道的是,亲光菩萨是印度大乘佛法的学者,玄奘取经的目的地就是亲光菩萨的修行之地,那烂陀寺。

亲光三分科经和道安法师的三分科经从本质上是相同的,就是在名称上有所差异。也就是说,不光是汉传佛教使用三分科经的来阅读佛教,就连印度佛教也同样使用了这种方法,并且便于大众理解经书中的内容,才能被后世之人一直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单说完了经文的阅读方法,如果还是不能很好的阅读经文,那就要从一部经书的基本结构开始了解了。

佛经和我们写作文和文章是一样的,也是有着结构的。佛经的结构一般分文经题、翻译者和正文等几个部分。

经题也就是经文的标题,从标题中我们可以知道某部佛经是属于三藏中的哪一部。

翻译者是在每部佛经上都能看到的内容,因为佛陀在时的时候巴利文尚未完全出现,而且佛陀提倡弟子们使用方言来传法,在佛陀涅槃之后,文字完全出现,佛陀的弟子就将佛陀的言教用巴利文集结成了经文,在佛经流传的同时,巴利文经典也被翻译成了各种语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不同翻译者的缘故,相同的经文在翻译之后,内容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差别,这就要选择较为著名的翻译者所译经文来阅读学习,所以翻译者在佛经中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佛经的正文就是整部经书的内容,关于佛经的正文要提到使用的文体,所谓的文体就是文字的变现形式,从佛经上来说,可以分为长行、偈颂和密咒三种形式。

我们常见的佛经都是使用的长行散文的形式,并且佛陀非常善于比喻和隐喻,长行经文中记载了大量的故事,堪称史诗。

偈颂与长文相对,使用了一种相对押韵的诗文形式,汉传佛教的偈颂大多为五言和七言,偈颂的形式与语言有很大的关系。在一部经书中,长文和偈颂都是混杂出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密咒,也叫做真言,因为语言和文字没有直接能表达气深奥含义的,所以我们汉传佛教直接音译了其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