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口口声声自称清廉,但实际上比谁都贪财的小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唐朝,记载于《唐语林》一书。

唐语林》是北宋王谠编写的一部关于唐朝时的人物的佚事传闻等内容的书。《唐语林》的体例与《世说新语》差不多。今天给大家讲的这个故事就出自《唐语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唐朝时有个人叫裴佶,他曾经给别人常常说起他的姑父,裴佶小的时候,他的姑父在京城朝中为官,据外人说,他姑父为人清廉方正,很受人尊重,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名望。

裴佶有一次去到他姑父家去拜见姑父,正赶上他姑父下朝回来。姑父对裴佶叹道:“崔昭是什么人,别人都竭力称赞,说他如何如何,我认为这小子必然是阿谄行贿之徒。国家有这样的人,不幸啊!”

裴佶听姑父一番话,感觉姑父真的一身正气,为人刚正清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人正谈兴正浓,忽然家仆来报,说寿州的崔昭前来府上谒见。姑父听过脸色不悦,但又不好推辞,过了许久,才勉强束装到客厅接待。

过了不大会儿,就听到姑父在客厅忙喊仆人上好茶,又让家仆备餐,把崔昭带来的马牵到马厩喂上饲料,安排随从用饭。殷勤倍至,与先前大不一样。

裴佶非常纳闷,心想为何前倨而后恭啊。

过了很长时间,姑父送崔昭走后,高兴地入门来,他从怀中拿岀礼单一份,上面写着赠官絁千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说观其言,看其行。裴佶的姑父自称为人清廉,其实不然。裴佶的虚伪性就在于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崔昭如果不给他送礼,必然会被裴佶的姑父诘骂,但一旦收到了崔昭的贿赂,则转脸就和颜悦色,换了一副嘴脸。这种人是虚伪的,也最为可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