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又称史老太君,贾府上下尊称她为“老太太”“老祖宗”,她是贾府之中最高的掌权人,人人都得尊敬的喊她一生”老太太“地位尊敬极了。

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贾母也差不多,一辈子到头来荣耀富贵都有了,不用再像刘姥姥那样还在为生存以及子孙后代的未来谋划,按照一般正常人的发展,她剩下的时间在贾府里面也只不过是安享荣华富贵,含孙弄饴而已,不过鉴于她的身份以及贾家的家族命运却不允许她这样做,但是事实上她仍旧是这样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贾演和贾源因为对圣上有开国之功,所以一个被封为宁国公,而另外一个则被封为荣国公,这就是贾家两兄弟的发迹故事。

然而百年世家纵然有祖宗留下来的产业以及祖宗的荫庇,这贾家可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就像书中开头没多久冷子兴说的“外面的架子未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而书中也有多个细节,表明贾家早就入不敷出了,但是人要脸,树要皮,贾家的人认为在这种情况之下,还是排面比较重要,还是要撑着把排面搞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贾元春省亲的时候,回到家中看到家里的摆设也曾经说过,也未免太过于铺张浪费了一点,还劝他们不要过多地铺张浪费;打平安醮的时候,本来根本就不用那么大场面和隆重,结果贾家人浩浩荡荡地两府里的一大家子人都去了,可谓盛大而隆重。到了初一这一日,荣国府门前车辆纷纷,人马簇簇,一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就去了清虚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日常的生活饮食中,不是要举办这个宴,就是要举办那个宴,随便的翻一翻书中就有多处描写到贾府里面奢华,铺陈的饮食习惯各种宴会,可真的是“鲜花着锦 烈火烹油”。

而对于这一切,贾母作为家族里面最高的掌权人,她又岂能不知呢?贾母出身于“王薛贾史”里面的史家,出身高贵显赫,她要是对内行的这些门道不知道,说起来我也不会相信,贾母她是一定懂得持家之道的,并且也知道贾府里面的各种状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贾府中入不敷出是导致贾家败落的一个根本原因,而另外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贾家子孙竟是没有一个人可以肩负起家族的命运。

一切都正如焦大所说的“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爬灰的爬灰”,家族没有一个男儿能够肩负得起家族的命运以及重任,没有人为家族的前途考虑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连贾母的两个儿子,贾赦和贾政一个整天沉迷于女色之中,无法自拔,还把自己的主意打到母亲的丫鬟身上,而贾政呢好像也没有什么能力,似乎也没有看到什么为家族前途考虑着想的心,孙子的教育有问题,这可以理解,但是儿子的教育有问题贾母也是应该有责任的,而且是无可推卸的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难道对于这一切贾老太君都不知道吗?其实贾老太君知道的,不过纵然她能力再大,也仍旧拯救不了家族的命运与水火之中,况且她也老了,日薄西山,再也拘不住那些子孙后代了,只好眼睁睁的看着贾府没落走向颓败,她唯一能够做到的也只能是安心的,就是当她那个贾老太君,每天安安稳稳的安享荣华富贵而已。也许在深夜的时候,她也曾经的辗转反侧过,想到泉下的丈夫,不知道她是否有些愧疚之心,不过最后也只能双手一摊,妥协于这种命运的安排之中,继续安享荣华富贵,继续当她的“史老太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